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2部分

第三百二十章 拿獎模式

《小城之春》是一部文藝到骨子裡的電影。

透過三個人似進不退、欲罷不能、糾纏在一起的感情故事把東方人的含蓄和隱忍表達的恰到好處,不張揚造作,節奏舒緩。

人物的內心戲是影片的亮點。

電影沒有采用寫實的手法,略顯抽象。

在這座頹敗的小城裡,鏡頭裡沒有出現街道、店鋪和鄰居,只有一個家庭五個角色。

多次出現的城牆無疑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傳統文化,也象徵著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圍牆。

整部影片講述的不僅是男女之間的感情,還有戰爭結束後隨之而來的迷茫和苦悶,舊的東西已經破敗不堪,外邊的新世界還不知道怎麼樣。

對於未來誰也說不清楚。

林子軒是透過《臥虎藏龍》才想到《小城之春》的,一部武俠劇和文藝片沒什麼可比性,主要是人物感情上有相通之處。

那就是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感情觀念。

他覺得應該把《小城之春》給拍出來,演員就是眼前的這三位,陳導明和俞菲鴻來演戴禮言和周玉紋,王志聞扮演從滬城回來的青年醫生章志忱。

這三人說起來都是南方人。

王志聞是滬城人,俞菲鴻是浙省人,陳導明出生在津門,老家卻是浙省的。

由他們來演繹一段發生在江南小城的情感糾葛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好夢公司一直在拍娛樂片,錢是賺了不少,可在國內的影視行業,看一家公司的底蘊,資金是一方面,有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是另一方面。

這個作品是指得到圈內人的認可,拿到重量級的獎項,特別是在國際上拿大獎。

說到底,在國內的電影圈子裡,藝術電影還是佔據上風。

馮曉剛的賀歲片票房大賣,照樣有人批評,想要獲得認可,就要拿獎項堵住他們的嘴。

好夢公司在商業片的路子上走的不錯,以後要開啟拿獎模式了,這樣才能增強底蘊,成為一家在商業和藝術上都有成就的影視公司。

明年不拍賀歲片,林子軒打算投資兩到三部藝術電影。

藝術片講究的是精雕細琢,不像低成本的娛樂片,投資幾百萬就得了,看看張億謀就知道,人家最少都是上千萬的大投資。

無論是場景的佈置,還是攝影師,都是找行業內的頂尖人才,做到精益求精。

不過,也有低成本的藝術片,像是《我們倆》那種,幾十萬就能拍出來,但在畫面和結構上就沒辦法和張億謀的片子相比了。

林子軒沒打算和張億謀比較,他走的是低成本藝術片的路線。

《小城之春》這部影片本身不復雜,劇情簡單,只有五名演員,也不需要華麗的道具,只要一座江南風格的破敗宅院和一處斑駁的城牆。

按照林子軒的估計,只要能控制住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的片酬,三百萬就可以拍完。

他拍這部電影一個是好夢公司需要轉型,拍兩部能拿獎的藝術電影,還有就是覺得這部電影放到現在這個年代很有意義。

進入九十年代,華國社會發展的很快,人們的**在瘋狂的增長,不知道節制。

這部電影或許能給當下的社會帶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說實話,在目前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這種節奏緩慢的文藝片不合國內觀眾的口味,在國內電影市場肯定會賠錢,只能走國際化路線了。

這樣一來,就能把陳導明和俞菲鴻等人介紹到國際影壇,在西方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那麼等以後拍電影版《臥虎藏龍》的時候成功的機率就會大上一些,要一步步的來。

林子軒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