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雲向右一步邁出,原本平靜的空氣和不動如雕塑般的至善和尚同時動了。
至善口中大喝一個“覺”字,整個人猛向後仰身子,一個金蟬脫殼從那彷彿凝固的空氣中抽身而出。
以那至善先前所立之地為圓心,三丈見圓滿布蛛網,下凹七尺有餘,無一寸裂紋外溢。
“張真人不愧真人之名,至善敬服之至,敬服之至!”看著那凹陷圓坑,至善和尚雙掌合十,向張雲深深躬下身子,眼中盡是狂熱的崇拜之意。
張雲挑眉,將手中石頭隨意擲出,剛好落在那看傻了的馬賊頭子身前,隨後向至善說道:“既然你果真是從那玄之又玄之地出來的人,我也不必再給你繞那圈子。我且問你,為何非要稱我為真人?”
第100章 緣何崇拜
從張雲開口要試自己身手,到剛才那一記明顯並未盡力卻依然威力巨大的拳頭,足夠聰明的至善和尚已經明白了這位自己踏入世間後便死心塌地去崇拜追隨的偶像是什麼意思。
聽到張雲發問,至善恭聲道:“至善三歲上龍覺寺,六歲入懸天閣,面壁二十年一朝悟法。師父在我下山之前沒有交待任何需要注意的事,只是給我講了一個人的故事。”
張雲當然知道這僧人的師父講得就是自己,但他卻實在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能讓這個年歲看來不比自己小,尤其是能夠面壁而頓悟最終作為那玄之又玄之地唯一行走天下的苦行僧,憑什麼來崇拜自己這麼一個實際上可以算是所求未竟全功最終跌落山崖的傢伙?
至善聲音微微一頓,彷彿知道張雲會有所懷疑,待張雲一吸一呼思緒重歸平靜之後方才繼續道:“幼子墜崖而不死,少年出江湖一鳴驚人,連番破天陰教之陰謀,亂元廷馬踏江湖之計策,最終踏上越天山拯救武林於危難,一十八載後報家仇再度墜崖,此乃傳奇。貧僧立場除盡天下之惡,張真人即吾之山巔,攀登之目標,今生之崇拜。”
張雲有些驚奇,有些愣神,旋即失笑道:“說實話我真沒想過自己會給你這個從那江湖中人人崇羨的玄之又玄之地出來的苦行僧帶去什麼傳奇。我那就是想報家仇而已,何況最終雖然報成了仇卻把自己和老婆都差點搭進去,真是算不上什麼傳奇。要說江湖聞名,我張雲自問名氣是有的,但要讓你這龍覺寺的苦行僧如此崇拜,受之有愧啊。”
“張真人此言差矣,真人之於武林就如朽木復生新芽。我龍覺寺歷代苦行僧皆有平天下破魔障的宏願,但不論如何金剛行事卻都無法破舊而生新。家師曾言龍覺寺前十代苦行,唯初代之覺遠大師身俱慧眼、金身、佛心三善合一,只是師祖為龍覺寺之傳承過早退出世間未能盡償宏願。而後宏箴大師身俱金身、佛心二法,滅魔教,扶正道,一生窮盡心智只求能叫這武林推陳出新,人才代出。可誰知最後卻被那些道貌岸然的正道偽君子真小人陷害,為其被矇蔽的紅顏知己親手殺死,若非三代方圓大師幾乎拼上性命,恐怕連佛身舍利都無法迴歸龍覺寺。方圓大師天資本佳,但為搶宏箴大師佛身內府受了重創,三年後擇徒帶回寺中,又三年便不幸離世。其後七代苦行僧無一人能超越三位先賢,什麼玄之又玄,不過是一門無用的禿頭和尚。張真人以少年之身入江湖,比之當年第二代苦行僧宏箴大師尚早了數年,成就卻高了數倍,稱作‘傳奇’又有何不可?”
至善和尚一段話一氣說完,面色微微漲紅,顯然是因為自己偶像對於其自身的不自信讓這個崇拜者很是激動。
張雲摸摸鼻子笑道:“讓你說的我都有點覺得自己還真挺厲害的,不過還是不好意思更多一點,嘿嘿。多問一句,那位宏箴大師當真是魔教教主之子?”
至善當即應道:“回張真人話,宏箴大師隨覺遠祖師入龍覺寺之前俗姓李,確實是那時魔教教主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