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金紫銀青第,繡衣進士家”,古有“金紫光祿大夫”和“銀青光祿大夫”,後“金紫銀青”就泛指達官顯貴,“繡衣”即代指進士,這是極言施山進士及第後的顯貴身份。另一幅聯寫的是“一門三進士,兩代四大夫”,據說施山的三個兒子也都中了進士,而且都官至大夫,所以這一門可算是當時縉雲一帶數一數二的豪門。當地人認為舉辦焰火節不僅僅是為故鄉能出這樣豪門而自豪,更主要的還是希望能讓“讀書能夠改變命運”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後人勉勵效仿。

每個時代都無可避免地會有世態炎涼這麼一種東西,舊社會的寒門子弟對世態炎涼往往會有更為深切的體會。如蘇秦說秦敗歸至家時 “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及其顯貴後去楚國公幹,“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珍珠塔》裡有一出叫《方卿戲姑》的戲,家道中落的方卿到姑母家借貸;遭姑母奚落,幸得表姐陳翠娥暗贈珍珠寶塔,方卿中魁後錦衣拜會姑母;姑母笑臉逢迎,是以方卿唱道:“方卿還是舊方卿,只換衣裳不換人。”施山少時無父母長兄,只有一個嫂子將他撫養成人,在一個這麼不幸的家庭中成長的人其幼年勢必是受盡冷眼的,據說幼時的施山和他長嫂都常被族人欺負,甚至族長連地都不肯分給他們,但到得他顯達後原本欺負他們的那些人都爭相奉承。許多出身寒微的官員都要衣錦還鄉,拜會高堂戚友固然是其中的理由,為故鄉謀求福利也是原因所在,不過還很可能有一種為彌補微賤時的尊嚴缺失的隱蔽心態。顯達時去看那些“前倨後恭”的勢利小人,縱然一言不發也夠他們羞慚的了。

依靠讀書發跡,依靠本事升官,一個幼年坎坷但發展軌跡標準的封建士大夫被他的故鄉父老和後人永遠地紀念著,像神一樣被供奉在故鄉學子的內心深處,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令人豔羨的待遇。故鄉素來是以出施山這般自立自強的學子聞名。其實不光是我們故鄉,全國各地都有許多這樣的學子,現在每所大學都有約20%的人出身寒門,這些又算得了什麼,英雄不問出處。拋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三樣不說,光這麼一個受後人敬崇的光環就足以值得那些關係到整個家族興衰的寒門子弟發奮爭逐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又見燈板龍

很喜歡看燈板龍;在交通不太擁擠的以前;我們老家是年年有燈板龍看的;時間都集中於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之間。舞燈板龍主要是為鬧元宵;與諸般花燈一起交織成趣。以前會跟著燈板龍東奔西跑;龍到了哪就有一群小孩子跟著跑到哪;人群也就彙集到哪。在我們這裡;舞燈板龍似乎永遠是整個元宵燈會的主題;每年一樣;沒有翻新也用不著翻新。這大概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特點。

燈板龍又稱凳板龍;由一節節龍身與一個龍頭一個龍尾組成;龍身的主架形同板凳;一般每個背龍人都擁有一節龍身;而龍頭一般儲存在宗廟祠堂裡;平時就像神靈一樣供奉著;一到元宵就全部重新糊紙繪彩貼花;弄好後先到宗廟點上蠟燭給龍上燈;再開始接龍。龍身裝扮的美麗程度一般與背龍人的親眷心靈手巧程度有關。龍眼一般是兩盞燈籠或者是電瓶燈;龍頭需要由四人合抬;一般是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