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後被告知要進城受封。何越趕緊收拾了一下。隨同劉裕進入建康城。
二人出了東府城。經過青溪橋。東陽門進入皇城。走過兩個街區之後來到大司馬衙署。
經過一番通傳。兩人被引入衙署之內。沒有多久便見到了司馬元顯。
司馬元顯是會稽王司馬道子之子。十六歲即為侍中。兗州刺史王恭舉兵討伐道子心腹譙王司馬尚之時。他被舉為征討都督。率王、謝琰等剿滅王恭。遣將堅守京師建康。迫殷仲堪、桓玄西奔。解京師之困。戰勝後加散騎常侍、中書令。領中領軍。勸安帝解除司馬道子司徒及揚州刺史之職。自任揚州刺史。累官至尚書、太傅。後被加為大司馬。尊貴非常。
雖然司馬元顯有一長串地頭銜但是年紀卻只有二十歲上下。一身錦衣玉帶。頭頂高冠。人還沒有來到跟前。已聞到一陣丹桂香味。
在司馬元顯的身後還有一個留著長鬚的中年人。一雙眼睛靈活多智,此刻正爍爍地打量著劉裕跟自己,顯然這個人就是司馬元顯最為器重的謀主張法順。
看司馬元顯將到跟前,何越跟劉裕忙朝他行禮,司馬元顯十分客氣地還了一禮笑道:“此次兩位從海鹽追擊孫恩直到京師,沿途大小十餘戰,殺賊眾多。又於東郊大破孫恩,使建康城得以完璧,此皆兩位之功。”
“小將能夠從海鹽直追孫恩。皆是劉將軍所遣,小將二人不過奉命行事。況且孫恩流寇劫掠四方,寇京師震驚朝廷,為臣子者敢不盡心竭力報效家國?”劉裕連聲謙遜。
司馬元顯點頭笑道:“此次兩位勞苦功高,元顯必然賞罰分明。明日定然奏之於陛下,酬二位鞍馬之功。”
“多謝刺史大人。”
“雖然元顯以皇族而居大司馬之職,亦不敢任人唯親,二位有將帥之才,可暫且留在京師。一來可以震懾孫恩殘餘流寇。二來或有借重之處。還望二位不要推辭。”
“小將不敢。”劉裕跟何越齊聲地道。
雖然司馬元顯擺出一副親熱的姿態,但是何越跟劉裕心裡都很明瞭。不想跟他有太多地牽扯,只是一味地官腔應付。
說過幾句場面話之後,司馬元顯見兩人都不上道,無奈只好送客。
從大司馬衙署出來之後,劉裕朝何越笑道:“估計你還要在京師待上幾天,雖然刺史大人說是要儘快上奏,但是沒有幾天功夫不可能會有下文。”
何越點點頭,這時期的政體雖然已經穩固,但是官僚體制辦事效率極低,如果三四天能夠有文書下來,已經算很不錯了。只是自己現在身處險境,說不定等不到這文書就要偷偷離開。
不過現在危險還沒有到來,自己也不可能馬上就走,所以先將建康城的情況摸清楚再說。
“劉參軍,小將想要去周家大宅看看,我們就在這裡分頭吧。”
“好,不過你要小心才行。如今建康城內想要取你性命的人不在少數。”
“小將明白。”
向劉裕打聽了周家大宅的位置之後,何越便跟他分道揚鑣,向周家大宅過去。
周家的大宅位於建康西南面地小長幹,大宅靠山而建,面北坐南跟一般的府第佈置方位完全相反。跟其他士族高大的門第相比,周家大宅的門第少了那種仔細雕琢的精細,卻多了一種粗獷和大氣。
整個門第完全用一塊塊條石築成,連木質大門都用整塊整塊的鐵皮鑲上顯得堅固無比。而且大宅外圍完全是用石頭砌成一圈的城牆,這讓整個周家大宅成為一座城堡。
這座城堡盤踞在小長幹,依山而建,易守難攻,只要有足夠的人手和糧食,這大宅完全可以守禦數倍以上的敵人,完全是一個堅固地軍事要塞。
何越仔細地觀察了一遍這個大宅之後,才朝大門口的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