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佛,那豈非意味著,他是神魔大戰、諸佛沉寂後新生的第一位佛?若是混漠世界真的有人能夠菩提證道,新佛出世,那對天庭和靈山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
正疑惑間,西邊傳來鬨然之間,百姓蜂擁而去。
那老者喜道:“佛尊回城了!”也不再與他們說話,急急忙忙,隨著人群往西擁去。幾人往西方看去,只見城西方向,焚音湊起,佛光大盛,天女散花,漫天奇彩,不經意間,朵朵蓮臺不斷綻放,五色祥雲漫空盤旋。
杜香香欣喜的道:“如此氣象,莫非真有新佛出世?”
有琴美舞卻道:“若真的新佛出世,靈山不可能全無動靜。廣意上的‘佛’字,其實是將菩薩也包含在內的,我覺得應該是哪位菩薩。”
不管怎樣,是“佛”也好,是“菩薩”也好,這佛光總不是假。而且,雖然從理論上說,“佛”要比“菩薩”高上一級,但從神通上來說,倒也並非全都如此。想要證身成佛,必須要完成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項。而“菩薩”一般只有自覺和覺他兩項,想要“覺行圓滿”,就必須完成大願,而能不能完成大願,很大程度上要看他所許的大願到底有多大。
就如阿閦如來的大願乃是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不生嗔恚”,與“阿比羅提世界佛剎之下三惡道”,雖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比起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可以說。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阿閦如來完成了他的大願,覺行圓滿,固而證得菩提,而地藏王菩薩,因他許下的大願,乃是救渡一切眾生,使十八重地獄、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再無受罪孤魂,可以說,根本沒有完成的可能,於是只能是菩薩。
只是。地藏王雖是菩薩,但是其神通和在佛門中的地位,實際上是要高於絕大多數“佛”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佛與菩薩都是有佛光的,他們的區別主要是在於有沒有“覺行圓滿”。而菩薩的佛門弟子施展佛光,則需要在心中先觀想出“佛”又或“菩薩”,然而才使用對應的佛光,正如孫炎每次使用“能滅無明黑暗”之佛光,都需要先在心中觀想出大日如來。再手捏大日如來根本印,口誦大日如來真言,這佛光並非他自身佛光,而是大日如來之佛光。假他之手施出。
雖然不知道,這位妙象香佛是哪位佛又或者哪位菩薩,但佛光總不會假,幾人自是隨著大隊伍。一同趕往西邊廣場。來到那裡,只見散花天女越來越近,一尊大佛乘九品蓮臺。寶相莊嚴,身後跟著眾多羅漢、高僧,浩浩蕩蕩,焚頂燃指。
杜香香一眼看到那佛尊,忽的喜道:“原來是香象菩薩!”
她乃是下一代的摩利支天,所謂“外現天女相,本是大菩薩”,摩利支天這一果位,原本就帶有菩薩屬性,實為“光明佛母”與“鬥姆”二者合一,為佛道並談後的重要果位,再加上她知識淵博,對於佛壇自是頗為了解,一眼認出這尊菩薩,乃是原阿比羅提世界中,被認為最有希望接替阿閦如來的一位菩薩,他本是寶海第十王子,受阿閦如來所感而成菩薩,曾於靈山立誓,阿閦佛之願就是他之願,是以,他的大願與阿閦如來一般無二,被認為是阿閦如來在末世的繼承人。
既然是香象菩薩,杜香香自是再無疑慮,便要上前施禮,旁邊孫炎卻是忽的將她一拉,拉著她一同跪在芸芸人海之中,同時低聲道:“這菩薩有問題!”
恰在這時,香象菩薩的目光,亦在往這邊擋下,廣良平、有琴美舞、黎黎、桐桐等得孫炎示警,早已跪伏在地,藏於人群,連頭都不敢抬起。杜香香小聲道:“可是,他的確是香象菩薩……”
廣良平悄聲道:“他確實是香象菩薩,這點應該沒錯,只是他的佛光,似乎不太對。”
杜香香疑惑的道:“有什麼問題?”這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