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夫世人之所賴惟在於神,神靈之所倚獨恃乎廟。故上自朝廷下及都井,名山大川,皆莫不有歷代之神廟以隆千古之祀典。誠之神賴廟以顯靈,人藉神以庇福,亙古昭然。神□□靈萌斯土歷有年矣,□□神威大振,□德□彰,無何風霜侵擾,雨雪飄零。敬香酬願者,朔望日漸若□□。峰巔之神樹,瑞氣蒸騰,華冠天野,遮護眾生;山頂之金泉,蓮華噴湧,暢通東海,滋養福地。重重山水,濟濟人煙,區區勝地,蔑有加焉。處處嘆無晨鐘暮鼓,家家不乏秋報春祈。看士農工賈盡是他鄉之客,誰嘆沒廟之悲?爰是□□同人,共勷此廟,□□□□,今功圓成。每逢聖誕,以享以祀,至於神得誠民而慶,民沾聖靈以錫萬福矣。
(以下是首人信士計一百五十六人,略)時大清順治九年歲次□□五月丙寅日立。
第八章 對峙,或紛爭7)
杏花村挖出了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當天,這訊息就傳遍了北山鎮的大小村落,並以極快地速度,向北山鎮的周邊地區迅速輻射開去。沒幾天的工夫,就傳遍了鄰近鄉鎮和周邊村落。
人們驚歎之餘,便想起了那個身處大山腹地的金蓮,那個整日足不出戶卻詳知古今事的神秘女人。她數年前的預言,至今始兌現。如此說來,她的確是神靈附體了,且有著先知先覺的神奇本領。就是她,運用神通,賣弄手段,最終準確無誤地驗證了杏花村裡有古廟、北山頂上有神靈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既是這樣,那還猶豫什麼呢,趕快撒丫子地前去捐錢捐物捐力,儘可能地為自己積德祈福,才是善男信女們心中壓倒一切的大事。
這種意識,猶如流感一般,迅疾傳遍了山裡山外、丘野平川。比各級政府官員們動用所有手段,大張旗鼓地宣傳政策條令、會議精神還要神速。於是,不到一個集空兒的時間,通往杏花村的大路上,便陸陸續續地奔走著一些人影子。時有載運建築材料的牲口車輛,在進進出出著。
此時的振書,早已不像建廟初時那麼惶惑沮喪。他整日挺著腰桿,不知疲倦地行使著建廟工地上總把頭的職責,指東道西,吆五喝六。他把當年木琴帶領村人整修大路時的管理模式一絲不苟地照搬過來,劃隊編組,量化指標,架灶開伙,日夜趕工。一條條指令,從他油光光的嘴巴里冒出來,被紮紮實實地落實在人們的手中腳下。一個個設想,從他的腦袋裡規劃出來,又被原封不動地呈現在人們眼前。似乎他才是神的化身,他才是仙兒的特使,他才是人們心目中腳踏祥雲身披騰圖的精神領袖。
山內山外的民眾對建廟一事懷揣著滿腔熱忱,投入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全是心甘情願的,沒有一丁點兒的強迫命令,也沒有一個半路退出臨陣脫逃的。最少的時候,工地上也有五、六十口子人在認真勞動。最多的時候,則達到了上百人之多。
如此規模的工地場面和無償勞動,著實讓人心裡生出無限地感慨來。感慨著當年整修出山大路時,村人們鬧將出來的一波三折。當時的工地,演繹著一曲悲壯的歷史劇。現在的工地,卻上演著一幕火爆的現代戲。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這種人心所向無堅不摧的氣勢和勁頭,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便硬生生地在荒蕪冷清的北山腳下,築起了一座承載著善男信女全部心血和祈願的神廟——仙人廟。
建成後的廟宇,共有三間大殿和兩小間配殿。大殿為單簷起頂,下有迴廊。青磚砌牆,青瓦覆蓋,屋脊兩端微揚。配殿亦是如此,只不過整體縮小了一大截子。大殿內顯得很空曠,還沒有安置什麼泥塑神像。只有那塊座椅樣兒的神石雄踞在正中央,上面安放著一個神靈的牌位。殿堂四周,有高大的石砌圍牆合攏成一個略微呈長方形的院落。牆面用黃泥摻合了白石灰渣泥抹得平整光滑。廟門為塗了紅漆的雙扇實木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