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的決定,讓暗處的人有些不安。
一些人,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今日議事結束,李洛不想為難伙房的廚子們,也就早早地回承乾殿去。
跟在他身後的顧裳珞方一踏出大理寺大門,就感覺到了一陣奇怪,不過她也沒有驚動對方,是一如往常那樣地垂首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後,直到上了馬車。
馬車隆隆地開向東宮,顧裳珞偷偷從小窗的簾子縫隙向外頭看去。
“顧才人這是在窺探什麼?”李洛見她這般神秘,也就問道。
顧裳珞的視線依舊沒有移開,直到拐過了大理寺之外,才將視線收回。
“人不見了。”
顧裳珞喃喃道。
“人不見?”
“對!剛剛還在,跑得還挺快的。”
她想要確認,但不敢探出頭去,只能掀開方簾斜斜地看過去,然而是什麼也沒捕捉到。
“我說太子殿下,你要不要讓你的人去調查一下?或許還能順藤摸瓜將人摸出來呢。”
她確認了這片區域的環境之後,便如此說道。
轉過身來的時候,只見李洛面上帶笑,既不好奇也不著急,倒像是遇上了什麼有趣的事兒一樣,對這趣事兒慢慢觀賞。
“這和你釣魚有關呢,你是一點也不關心嗎?”
李洛默然笑著,讓她將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你的魚竿有魚上鉤了,也是該到收竿的時候了吧。”
“不過是圍著魚餌觀望而已,如何能算是上鉤?”見她說完,他才接著道。
他抬起手,手指輕輕拂過衣袖,悠然的眼中盡是輕然,“魚竿不沉,如何得以見得是大魚上鉤?時候尚早,等著吧。”
李洛的一句等著,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顧裳珞雖然隨了他去,但注意,還是在這莫名出現在大理寺之外的人的身上,只是可惜,不能追上了。
數日之後。
處理西南案件的巡撫快馬加鞭,近日也終於也來到都城,如今正和李洛等大理寺的人在正殿聊著。
李洛先是安排其與大理寺卿,少卿,寺正三人坐下閒談案情,三人聊了一個早上,從達建寧到最後發現案情含冤,大概是沾了閒談之故,幾人你一句我一句,倒是讓一切描述細緻,只不過案情交接過程一事,李洛並未抓著此事讓這位巡撫與判案經過那般細說。
大理寺卿與少卿也並未提到此事,就更別提在一旁未曾深入瞭解案情,被暫時拉過來充當筆錄的寺正。
顧裳珞在旁聽得昏昏欲睡。一開始她還很是精神,對這位巡撫讓案情有所突破而抱著期待,而後來聽聞幾人所談皆是她所知道的內容,也就漸漸鬆懈,無聊也漸漸如藤蔓纏上她的思緒,雖說無奈,可也只能時不時神遊太虛以解無聊。
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從案件聊到山水,後來,顧裳珞又聽著他們從山水聊到了邊疆事宜。
“臣至建寧這兩月餘,山賊草寇早已不聞,城中百姓和樂,軍中一切井然有序,臣登樓遠眺,所見皆是綿延青山,是一派安然泰來之象。”
“聞卿所言,邊境事宜是一切安穩。”
“此番景象,實非一兩日可成,孔知府實在功不可沒。雖說僅僅三年,此番之功德與建樹對建寧日後定然影響深遠,不僅建寧人,就連臣對孔知府,也是深感佩服。
建寧這幾年,民生安穩,是各處防線最為牢固之處,邊疆安寧,百廢煥然一新,也必然是陛下與殿下所樂見之事,孔知府,實是國之棟樑。”
“若不是此去甚遠,本宮也願一行前去見證,就是不知道孔知府如今如何了。”
“臣在建寧日久,從撤除孔知府之罪名後,臣便安排孔知府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