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現在羅剎帝國在一開戰,就直接丟掉了一個集團軍,差不多28萬人。這樣一來,整個東線戰場都是漢斯帝國佔據優勢。
帝國完全可以,修改之前的計劃,優先解決東面的羅剎帝國。將羅剎帝國徹底擊敗之後,然後再調轉槍口,去西線跟高盧和約翰帝國一決雌雄。
這樣的話,帝國就可以避免雙線作戰的尷尬處境。
但是漢斯帝國的小毛奇卻固執的認為,應該按照原來的計劃,將東線交給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進而將主力部隊調往西線。
魯登道夫給小毛奇發去了急電,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但是小毛奇依舊拒絕,並且要求魯登道夫儘快集結隊伍,趕往西線,參與對高盧的作戰計劃。
最後魯登道夫只能無奈的登上前往西線的列車,將整個東線交給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此時,漢斯帝國在整個東線,只留下了11個師。
對於小毛奇的命令,魯登道夫沒有辦法拒絕,哪怕他知道,小毛奇的策略並不是當前帝國的最優選擇,但是作為軍人,他還是覺得應該以服從為天職。
既然小毛奇要求他趕往西線,他也只能照辦。
再說西線這邊。
之前也說了,林逸派出薛德虞前往巴黎,給了高盧帝國高層一個錯誤的情報,讓高盧帝國誤以為漢斯帝國將會把進攻重心放在色當,洛林一帶。
所以,霞飛將軍提出第十七號作戰計劃,那就是在色當洛林地區,佈置重兵,防備漢斯帝國的進攻。
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高爐帝國只在比利時邊境上佈置了五個師。(這一點比原本歷史上要好。)
在洛林,色當地區,霞飛則是集中了55個師的規模,準備在這裡憑藉地理優勢,先打一場勝仗。
於是,霞飛將軍在計劃說中要求,在前線的部隊,在阿爾薩諾附近放開一道口子,讓漢斯帝國進攻,然後兩翼合圍,將突入到境內的漢斯帝國軍隊消滅掉。
而後在順著這條道,直接攻入漢斯帝國境內。
巧合的是,阿爾薩諾算是高盧帝國的右翼,而漢斯帝國的右翼又在比利時附近。這也算得上是兩軍指揮官的惺惺相惜了。
右翼計劃對右翼計劃。(來自碼字君的吐槽)
當然了,高盧帝國的這一安排,也不是毫無作用。
小毛奇看著高盧帝國在阿爾薩諾附近集結重兵,他也有一些擔心自己這邊的防線問題,於是,他下令從比利時邊境附近,抽調了18個師,調往了左翼。
這就導致原本用來進攻比利時的68個師,實際上只有50個師的規模。其中就包含了魯登道夫的第八集團軍。
1910年9月5日,魯登道夫抵達西線前線後的第三天,西線總指揮保羅·馮·興登堡元帥,下達命令,開始執行小毛奇修改過的施利芬計劃。
9月5日清晨,漢斯軍隊越過邊境線,開始朝著比利時進攻。
比利時沒有想過漢斯帝國會公然的不宣而戰,只能被迫防禦,他們捨棄了一部分領土,退守到了列日要塞,做著拼死反抗。
不過準備不足的比利時還是被漢斯帝國攻破防線,逼近首都布魯塞爾。在漢斯帝國佔領布魯塞爾之前,比利時宣佈投降。
但是他們也成功防守住了7天的時間。而正是這七天的時間,徹底改變了戰局。
比利時的國王阿貝爾一世知道,僅憑自己的力量很難防禦漢斯帝國的進攻,於是,他在知道漢斯帝國進攻之後,第一時間就向高盧帝國傳遞了訊息,宣稱漢斯帝國對他們不宣而戰。
然後阿貝爾一世趕在漢斯帝國攻入布魯塞爾之前,流亡約翰帝國,並且宣佈比利時投降。
高盧帝國得到阿貝爾一世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