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一切以實力來說話。
之前巴西高層說過,只要大夏人的艦隊繞過德雷克海峽,就必然會遭到巴西海軍的攻擊。
可是當巴西海軍看到大夏人的艦隊之後,就徹底遺忘了之前說過的話。
而大夏這邊,其實也並不想跟巴西開戰。
這不是大夏不敢的問題,而是不願意,大夏軍部希望能夠以比較溫和的方式,介入到南美,而不是跟南美各國成為敵人。
這也是為什麼大夏寧願支援智利和阿根廷去打代理人戰爭,也不願意自己動手的原因。
當鄧禹帶著應龍分艦隊抵達拉普拉塔海灣的時候,巴西人的戰艦已經退出了海灣,將整個海灣讓給了大夏。
而大夏這邊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去挑釁巴西人的海軍。
鄧禹抵達海灣外圍海域之後,也沒有急著停靠布宜諾斯艾利斯港,而是在海灣外圍停靠。
按照國際慣例,各國軍艦可以在公海上隨意航行,但是想要停靠一國的港口,那麼就需要走外交手段。
不溝通,不等別國邀請,就直接進入到他國領海就算是入侵。
雖然說阿根廷現在算是大夏的代理人,但是這件事大夏並沒有挑明,所以大夏還是需要注意一下。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大夏現在是在給阿根廷站臺。
隨著巴西高層的退縮,躲在背後的米利堅開始急了。
他們並不想讓大夏進入到南美,可是他們又不敢直接跟大夏在南美洲,再打一場。
鬼知道自己在南美直接跟大夏起了衝突,大夏人會不會直接登陸他們本土。
現在的米利堅跟大夏,其實是處於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和默契當中。
雖然兩國已經宣戰,而且大夏也給了米利堅沉重一擊,但是由於米利堅現在的戰略,其實大夏的陸軍一直沒有跟米利堅起直接的衝突。
反觀智利和阿根廷,在沒有巴西的威脅之下,他們的攻勢更加的兇猛了。
1913年8月,智利海軍“埃斯美萊達號”封鎖秘魯要塞伊基克,但遭到秘魯海軍的偷襲,“埃斯美萊達號”被擊沉。
1913年9月8日,智利艦隊在例行巡航中遭遇秘魯艦隊,雙方展開了南美歷史上第一次鐵甲艦決戰。智利海軍摧毀了秘魯主力鐵甲艦“胡阿斯卡號”。
1913年11月,7000名智利士兵在6艘軍艦的護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陸。雖然秘魯和玻利維亞計程車兵,拼死抵抗,但是已經換裝了武器的智利士兵依舊成功拿下伊基克要塞。
之後,源源不斷計程車兵進入到秘魯境內,然後開始朝著秘魯腹地進攻。
即便秘魯境內現在還有十餘萬聯軍士兵,可是,阿根廷和智利的進攻,讓他們依舊難以抵擋。
而就在這個時候,戰爭中出現了一個攪屎棍。
在南美洲西北部,也就是秘魯北部的國家,厄瓜多似乎看到了秘魯的衰弱,他也想要在這一場戰爭中參與一腳。
而他想要對付的人,不是智利,而是處於下戰爭下風的秘魯。
畢竟,智利的強悍,大家都有目共睹,厄瓜多只是想要渾水摸魚,並不是想要去當救世主。
於是,在1913年12月,秘魯在南部大敗之後,厄瓜多聚集起一支5萬人的大軍,從北面開始進攻秘魯。
但是,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有的人眼高手低,看不清楚形勢。
秘魯和智利之間的戰爭,其實並不是他們想要打,而他們背後的大夏和米利堅慫恿,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是南美第一強國巴西,也不願意隨便參戰。即便是參戰了,一開始形勢不對勁,都會停下來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