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坐回去。
“那麼”
擔當司儀和女主持的祁青雁,在介紹7名選手後,持握一捆題目卷軸,往舞臺中間那麼一站,微笑地抖了抖手,卷軸鋪展開來,“大家跟我念!”
萬人大場館,響徹同一個聲音:
“浮元子!”
與百萬線上觀眾同步收看遴選直播的唐玉瓊,愣了下,道:“好復古的題目!”
彈幕已經有大手開始科普。
浮元子,其實是元宵的舊稱。
據說元宵最早源自宋代,用各種果餌做餡料,外面覆以糯米粉搓成球,煮熟了吃,香甜可口,風趣盎然。
真正說來,元宵確是一種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小小點心。
“元宵麼!”
夏羽提前知道題目被限定在麵點領域,卻不知具體題目是什麼。
元宵節,做元宵,吃元宵,聽起來很美好。
實際上呢,劉氏遴選作為地區上三年一度的美食盛事,以‘元宵’這種舊題為噱頭,不免有炒冷飯的嫌疑,聽現場一片噓聲就知道了,看熱鬧進場的群眾,同樣對題目非常不滿!
祁青雁只能請老太公身邊的葉飛舟出面講解。
鏡頭落在這位天王門徒身上,葉飛舟笑容顯得從容不迫,道:“這個題目,是我和劉氏一群長輩共同商定的。”
“大概三十年前,也就是前十屆的劉氏遴選,一樣用了‘元宵’這個題目,我想上了歲數的觀眾可能還記得那場遴選。但是,時代在變化,美食界也在一天天變化,每天都有菜品推陳出新……”
頓一頓,葉飛舟繼續講。
“眾所周知,遴選是為了讓出色的劉氏主廚,脫穎而出,獲得菊下樓3年的經營權。”
“而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創新是各大酒樓、餐廳面對的非常棘手的難題,主廚必定要有足夠的創造力,方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口味變化!”
“所以,創新才是今夜晚會真正的主題!”
說完,葉飛舟坐下來。
鏡頭掃向第一排,包括劉老太公在內的一群老人,都點頭對葉飛舟一番話表示認同。
臺上7名選手,頓時陷入思考。
在“元宵”基礎上,進行菜品的創新?
劉嵐皺眉,開動腦筋。
要談創新,從菜品的角度,可分為內、外兩個部分。
外,自然就是菜色,也就是外觀的變革!
人們常識中的元宵,是潔白的,白白胖胖,如果弄成水果拼盤的錦繡,不失為一種小創新。
而內,就要涉及點心的材料!
傳統的元宵,要用花生、芝麻等餡料,以糯米粉裹上。
那麼,能不能從麵糰、餡料上動刀子?
劉嵐想法很多,但一時間,又有一團亂麻無從下手的糟糕感覺,“我該怎樣改革呢?”
鏡頭將劉嵐愁眉不展的表情,在大螢幕上清楚轉播出來。
哎。
劉老太公見此,嘆了口氣。
這個劉嵐,是他劉氏一族中年代的最強者,但放在整個中華界,如此最強者卻只算是中間檔次的平庸之輩。廚藝的火候、刀功、調味等等技藝,都不算頂尖。
創造力?在這上面,劉嵐的資質同樣顯得平庸,而這方方面面的平庸,也是劉嵐經營菊下樓三年,卻不見起色的原因。
主廚的風格,即是一座酒樓的風格。
各方面都平庸的菜品,怎麼可能俘虜那一群口味變刁的年輕消費者!
7名選手有半個小時的思考和籌備時間。
但是,編號為7的廚臺,很快吸引了鏡頭和現場觀眾目光。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