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剛才說過,遼東最大的問題還是氣候原因導致糧食比較深。
對於建州和海西來說,也是同樣如此。
遼東現在唯一大量種族的糧食只有稻穀和小麥,而且只能在春季耕種,秋季收割。
到了冬季,遼東、建州和海西這些地方是沒辦法種植的,那裡全是冰天雪地。
朝廷應該多尋找一些適合遼東、建州和海西種植的作物。
另外就是保暖問題。
遼東、建州和海西乃苦寒之地,冬天特別冷。
沒有厚厚的衣服,百姓很難在遼東、建州和海西生活。
漢人不像女真人那樣,擅長打獵。
所以,朝廷要試著在遼東種植棉花,同時加大其他地方的棉花種族。
否則,即便朝廷遷移百萬百姓去遼東、建州和海西生活,百姓也會因受不了寒冷而逃跑。”
商輅說了兩方面的建議,一個糧食,一個是衣服。
而且,這兩個問題都能解決,只不過比較困難。
而商輅考慮地也是遼東、建州和海西將來的安危問題。
沒有百姓朝廷可以遷移,但遷移百姓過去後,百姓的吃飯和衣服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百姓在那邊就可以安穩生活。
“另外,對遼東、建州和海西的移民,我覺得可以不用那麼多。
朝廷可以做遼東、建州和海西以及將來的海東出一個專門的政策。
鼓勵百姓們生孩子,每生一個孩子,朝廷給予一定的獎勵。
這樣一來,要不了二十年,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的百姓就會迅速增加。
除此之外,對現有的遼東百姓,鼓勵他們到建州和海西生活。”
商輅覺得直接從兩京十三省遷移百姓過去還要要一段時間適用。
但遼東百姓早已適應苦寒的環境,讓他們先去開發建州和海西效果會更好。
這也是商輅提議鼓勵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百姓生育的原因。
“同時,加大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跟關內的物資交流。
遼參和皮毛都是好東西,給予大量拿到關內來賣。
關內的東西也可以大量拿到遼東、建州和海西及海東賣。”
商輅繼續,東北地區人多了以後,商業自然也要跟上。
大明現在的稅收重點就是商稅,只有商業發達了,朝廷的稅收才會增多。
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的治理需要不少銀子,朝廷不可能一直輸血,要讓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自給自足。
“賞學士說的不錯,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幾地,朝廷不可能一直輸血。
人口發展最好還是以現有遼東百姓為主。
除了百姓還有軍戶。
遼東二十五衛,其衛所除軍事功能外,還兼理民政。
遼東的人口,絕大部分是軍隊及其家屬、幫丁等。
我們不能把這部分人給忘了。
太祖定下軍戶制,是為了給朝廷省錢。
軍戶因奉命自給自足,士兵及其家屬便終日忙於耕織,無暇訓練。
到了如今,各衛所的兵額中只有五分之一能執勤從事軍務,五分之四用於勞作。
才能勉強養活本所人員,如此算來全國平時可用之兵非常少。
出現緊急軍情時各衛所調動只擅長農耕的兵員充數,結果多屬戰鬥力極差的烏合之眾。
土木堡只一戰就全部潰敗,正統皇帝被俘,也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軍官負責監管勞作,難免要佔用產品,士兵實際成了他們的農奴。
加上衛所多處荒涼之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