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因此將河間王的這段話翻譯一下,就是說:

“《春秋》大義,君親無將。齊王雖然還沒有謀反的舉動,但是臣揣測他已經有了謀反之心,應該受誅。齊王擁強兵,在朝中樹置私黨,朝中的權重機要的官職都被他的心腹充任。齊王在京城盤根錯節,雖然他受到可誅殺的重責,恐怕他也不會甘心受罰,所以臣如今陳兵十萬,將與諸州徵集而來的忠義之士協同並舉,共會洛陽。”

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河間王的心虛與無賴。河間王雖然列舉了齊王的諸多罪行,但是隻能說明齊王跋扈專橫,還說不上要篡位謀反,於是就搞“莫須有”的罪名。

最後,河間王不忘給長沙王設陷阱,向成都王獻殷勤,他說:“驃騎將軍長沙王乂,同奮忠誠,廢冏還第。有不順命,軍法從事。成都王穎明德茂親,功高勳重,往歲去就,允合眾望,宜為宰輔,代冏阿衡之任。”

翻譯一下,即是說:“驃騎將軍長沙王乂,將與臣一同奮舉忠誠,廢黜齊王使其還府第,如果齊王不順命,請長沙王將其按軍法處置誅殺。成都王司馬穎品德賢明,是皇帝至親,功高勳重,去年功成身退,深得民心,他適宜成為宰輔,取代齊王擔任‘阿衡’之任。”

齊王當政期間各藩鎮勢力分佈圖

河間王的奏章遞交之後,隨即派出使者去邀請成都王,同時他下令振武將軍張方領兵兩萬,作為前鋒部隊向洛陽挺進;任命李含為都督,統領張方部與後繼部隊,出關討伐齊王。

河間王的使者很快抵達鄴城。如何回應河間王?鄴城內部產生兩種截然相對的意見。

盧志勸成都王置身事外,靜觀其變。但是此時盧志對成都王的影響力已經遠不如一年之前,最新得寵的是陸機、陸雲兄弟,二陸差點命喪齊王刀下,當然樂得看齊王垮臺,他倆都勸成都王響應河間王。

成都王其實也頗為心動,因為使者還暗中帶來了河間王的許諾:事成之後,擁立他為皇太弟。

自從侄子清河王司馬覃被立為皇太子,成都王就對齊王頗有怨意,他將撥亂反正的全部功勞都讓給了齊王,自己一無所取,齊王卻阻撓他成為皇嗣。此舉在成都王眼裡就是以怨報德。成都王一直耿耿於懷,如今河間王滿足了他內心無法言說的願望,同時還可以向齊王快意恩仇,豈不快哉?

就在此時,洛陽親河間王的侍中馮蓀、中書令卞粹也來到鄴城替河間王做說客。於是成都王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再次下令招募軍隊,任命陸雲為前鋒都督,只等軍隊集結完畢,就進發洛陽。

但是盧志等人依然表示反對,母親程太妃還有成都王嬖愛的宦官孟玖等人也一直撒嬌吵鬧不願意離開鄴城。成都王依違良久,謀而不決,招募來的軍隊始終等不到軍令,軍心就些浮動,有些人惦記著快過年了,乾脆就回家去了,臨走他們在鄴城城門上留言:“大事解散蠶欲遽。請且歸,赴時務。昔以義來,今以義去。若復有急更相語。”由這些充滿江湖氣概的話語可知,當時成都王確實還深得人心。

成都王始終猶豫未定,直到十二月底齊王兵敗身死,他都沒拿定主意。

七、逃生的名士

河間王的檄文送至洛陽,齊王大為震驚,他立即招集百官商議對策,滿腹委屈地替自己辯解:“當初孫秀作亂,逼迫帝王,使社稷傾覆,群臣無人能夠抵禦此難。孤王糾合義軍,掃除元兇,臣子之節,昭然天下。今日河間、成都二王聽信讒言,擅自興兵,將不利於孤王,請各位代為斡旋,以消弭矛盾。”

朝臣們卻都緘默不語,他們的心理可想而知:二王興師問罪的物件是你齊王司馬冏,與我何干?這一年來都是齊王府的人在操縱朝政,我又未曾參與,即使將來清算也禍不及身。如今這種生死關頭,還是謹言慎行,不要招來無妄之災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