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安排。直到上次馬小樂打電話找她幫忙,她覺得命運似乎向她敞開了另一扇大門,所以這次回村的時候,她幾乎沒有抗拒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甚至有些不顧面子了。
“行,你好好忙!”馬小樂關心地問道,“報道啥時能見報?”
“瞧你這麼急,就最近兩天吧。”範棗妮說完就掛了電話,她開始有些後悔自己隨隨便便就和馬小樂搞了那事,她怕馬小樂會因此而看不起她,因為她不是那種隨便的女人。
聽了範棗妮的答覆,馬小樂非常滿意,放下電話立馬去編織廠找金柱,再怎麼說,也得跟金柱打個招呼,不把人放在眼裡,是很愚蠢的。馬小樂就這麼認為,就連屎殼郎沒準還能幫著搬泡大屎呢,何況是人,就是再沒有能力,也有用得著的時候。
金柱對馬小樂的任何決定從來都是惟命是從的,當然不會有任何的疑義,這一點,馬小樂還是挺滿意的,他覺著金柱這人雖然魯莽暴烈,但夠義氣,不耍鬼心眼,單憑這一點,馬小樂覺得有啥好事應該想著他。
接下來的兩天馬小樂是在幸福的等待中度過的,他琢磨著,只要報道一出來,吉遠華那狗日的賊子還不氣炸了肺麼,接二連三的打擊報復,全都不見效果,反而還起到了些反作用,讓他馬小樂揀了不少便宜。“呵呵,這狗日的,三番五次給我下黑手,雖然沒傷到我啥,可這心裡頭也不是個滋味吶!”馬小樂發著笑自語道,“走著瞧吧,我馬小樂絕對不是個軟蛋,哪天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事實的確如此,吉遠華真是夠窩火的,舉報土法煉焦的事情,而且還是找了環保局的一個領導打過招呼呢,也沒有個結果,更為氣憤的是,匿名舉報編織廠的事情,竟然似乎成了誹謗!
原因是範棗妮對馬小樂的報道,以通訊的形式,分上中下三篇,連續三天在頭版倒頭條的位置刊登。第一篇是《他,崛起土地新生機》,講馬小樂在小南莊村,從一個地道的小農民變身為生產隊長的時候,帶領生產隊員搞蔬菜大棚經濟作物種植,走出了一條新路,這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對傳統農業的一次跨越,萌動著生機;第二篇是《他,放大效應結碩果》,講馬小樂任小南莊村村長期間,從蔬菜大棚發散目光,搞多種經營種植、養殖,帶來了村裡經濟的極大發展,讓小南莊村一躍成為沙墩鄉的先進村和示範村;第三篇是《他,思路一變天地寬》,講馬小樂到了鄉里,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把眼光從農業上移開來,注重工業專案,從地條鋼到土法煉焦,從沙墩鄉柳編廠到通樂編織廠,一直在大力探索發展工業經濟。這篇報道之所以說是探索發展,目的就是給地條鋼專案和土法煉焦專案一個臺階,同時也把它說成是馬小樂在探索前進道路上的寶貴經驗,從而讓汙點變成亮點;而且也為通樂編織廠的事正名,它是沙墩鄉黨委的一個專案,它的成立和發展不是在拆沙墩鄉柳編廠的臺,而是在前者基礎之上的完善和超越。
如此強勢的報道,他馬小樂想不成為典型都難。
然而這對於吉遠華來說,無疑是一個沉痛的打擊!
“怎麼會這樣!”吉遠華像發怒的野豬一樣在宿舍裡躥騰著,“我舉報的通樂編織廠咋成了他的政績!幸虧是匿名檢舉揭發,要不還成了汙衊誹謗犯!”
吉遠華難以平息內心的起伏,因為他漸漸察覺到,事情的發展不僅僅是檢舉揭發不成功的問題,馬小樂被這麼一報道,不說聲名鵲起,那也是名聲比較大地一振了。
“這個狗日的馬小樂,怎麼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難道他有啥後臺?”吉遠華思量著,“上次地條鋼的事情,縣報沒有曝光,這次又是市報為他塗脂抹粉地加以報道,還成了典型,嗯,看來他在媒體宣傳方面有路子!不過那也沒用,媒體宣傳也得聽黨的話!”
針對馬小樂被報道成典型的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