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九 新帝謀劃,一舉數得
蜀帝被殺。
刺客當場伏誅。
然而蜀國這才歸順,蜀帝便已身亡,此事傳開,天下譁然。
原先蜀國的將士、臣子、百姓,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俱都有了許多動盪。
只是蜀國歸順至今,也有一段時日,梁國也已初步掌控,這諸般動盪,甚至才露苗頭,便被鎮壓下去。
這甚至讓許多有心之人覺得,是否蜀帝被刺,本就是一場陰謀?
藉著蜀帝之死,引出了原本蜀國與梁國之間的隱患,一舉抹殺,從而穩固了剛剛吞併蜀國的浩大梁國?
除了少數人之外,沒有誰知道,其中真相如何,是否真是如此。
但是,在蜀帝被刺的第二日,被任命主持京城護衛之職的白衣軍主帥陳芝雲,因守衛京城不力,甚至翫忽職守,被革去了職位,打入牢獄之中。
這一舉動,似乎安撫了蜀國的百姓。
當初陳芝雲攻破蜀國京城,本就讓蜀國之人,十分痛恨,而這一次守衛不利,導致蜀帝被刺,更是讓蜀國人士,萬分震怒。
此次梁帝下旨,將這位攻破蜀國京城,立下不世奇功的白衣軍主帥擒下,像是表明了立場,也表明了此次蜀帝被刺,罪在陳芝雲,而非是他。
這也讓許多猜測著梁帝沒有容人之心,不容於蜀帝的言論,沉寂下去。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清原頗有感慨,道:“看來這位新梁帝,哪怕是離了文先生,也並非庸才,至少比起蜀帝,要遠勝百倍。”
此次蜀帝被刺,趙徐受誅,引起動盪。
而這些動盪,實則便是梁國今後的隱患。
梁帝本就對蜀帝不喜,此次誅殺了讓他不喜的蜀帝,又拔除了梁國的隱患,更是藉此,名正言順地拿下陳芝雲,又安撫了蜀國餘下的將臣百姓,可謂是一舉數得。
而更深一層的是,藉此拿下陳芝雲,不僅名正言順,更是留下了個後手。
“陳芝雲截殺梁國將士,此事若是掀開,尤其是在如今梁帝登基不久時,細論其罪,多半便是死罪,即便念其功勞,得以不死,但日後也難重用。並且,在白衣軍中,也必生動盪,乃至造反。”
清原暗道:“而這一次,以守衛京城不利,拿下陳芝雲,哪怕是陳芝雲本身,都不好辯駁,不會反抗,而白衣軍也不會輕易動手。”
“並且,待到最後,若真要起用陳芝雲,也只須將蜀帝被殺一事的罪責,另尋他人頂替,將其中的倏忽,將京城內中的接應,盡數攤開,便足以將陳芝雲洗脫出去,又或者是讓他戴罪立功,如此,便可將陳芝雲重新起用。”
梁帝此舉,顯然是留了後路。
陳芝雲畢竟是陳芝雲。
哪怕再是不喜,哪怕殺機再重,但是此人才能,堪稱曠世難尋,當一個人的本事,到了這等地步,便是與之不合的新梁帝,也不願輕易誅殺。
如今,陳芝雲已經下獄,是否誅殺,全在梁帝一念之間。
“換句話說,如今的梁帝,對於是否誅殺陳芝雲,心中仍是猶疑不定。”
清原稍有感慨,道:“畢竟是陳芝雲。”
梁帝此前,便已想著要拿下陳芝雲,但卻依然將守衛京城的重任,都交給了陳芝雲。
雖然梁帝想要殺他,但依然信任著他。
這也是一種魄力。
“魄力?”
清原抬起手來,按在眼前的青蓮上,法力灌注其中。
趙徐也有魄力,但終究是死了。
只不過他的死,伴隨著蜀帝,埋葬了一個過去的時代。
趙徐就如同葉獨一樣,是一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