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部分

一個事業型女強人,沒有信仰和宣誓這根弦。

“你不舒服麼?”顧莫傑察覺到了寶兒的異樣,溫柔地問,一邊環住了對方的腰肢,不讓她軟下來。

“沒有。”寶兒深吸一口氣,微微靠著顧莫傑,走了進去。

裡面在做新年彌撒,顧莫傑引著她一邊緩緩而入,一邊輕聲解說:

“別看這教堂不大,已經是現存最悠久的了,1860年造的。更早的教堂原本也有,但是晚晴時候,因為太平軍打天主教的旗號,所以清廷控制範圍內都清教,教堂都被毀了。

1860年,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重啟談判、逼著清廷重開教禁。然後當年就有一個年輕的美國長老會傳教士來這裡,籌建了這個教堂,叫天水堂。長老會傳教士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十八年後,他的兒子在錢塘出生,這孩子就是司徒雷登先生——後來的燕京大學、之江大學校長、美國駐華大使。”

權寶兒好奇地附和:“原來是美國人造的,歷史還挺曲折呢。那個司徒大使好像挺有名的吧?我都聽說過——你們中國人是不是有一篇文章叫《別了,司徒雷登》?”

“是的,看來美、韓沒少拿這篇文章黑我們吶——那是毛先生寫的。”顧莫傑莞爾一笑,見寶兒對此有興趣,他也就侃侃而談地繼續說些佚事趣聞。

“司徒先生當大使那幾年,據說每當蔣先生接見英美政要,蔣夫人都是最喜歡陪同的——因為可以顯擺她的英文水平,給蔣先生當翻譯。

但蔣夫人唯獨不喜歡介入的,就是司徒先生和蔣先生的會談。因為每到那時候,兩人都講錢塘方言,不用翻譯。反而蔣夫人聽不懂錢塘方言,只能在那裡乾坐著。司徒先生畢生在華50多年,錢塘就住了四十年,方言講的比我還好。”

(注:宋…美…齡可以聽懂寧波話,但是聽不懂杭州話。)

權寶兒聽著這些趣聞,不禁莞爾,差點微笑出聲。旋即想起臺上正在做新年彌撒,掐了顧莫傑一把,示意他安靜一點。

顧莫傑聽話地安分了下來,儘管彌撒的內容他不太聽得懂。偷眼看寶兒時,竟然神色很是虔誠。

她究竟在內心默默祈禱些什麼?顧莫傑看著她的表情,就想起五天前在《印象西湖》舞臺上,寶兒唱《聖誕快樂》時對著十字架默默祈禱的表情。

一個小時的彌撒很快結束了,神職人員給來的人依次分發聖餐小餅和小杯的紅酒,有些信眾紛紛把本月的什一捐給交了。

(注:天主教的聖餐只有餅,用的是不發酵的死麵餅,沒有酒。但是新教和正教“可以”領酒。餅和酒在聖餐禮裡面,分別代表“最後的晚餐”中的“聖體”和“聖血”。)

“還要捐款?糟了,都忘了這事兒了。”顧莫傑一下子有些頭大,他是知道教堂裡那點破事的。據說按照什一捐的規矩,虔誠的信徒該捐當月工資的十分之一做善事。如果昧心少捐,其心不誠,也沒啥意思了。

要是直接不捐扭頭就走,理論上也行,這本來就是自願的,牧師也不至於像僧人那麼跑上來惡言相向。可問題是顧莫傑如此身份,怎麼丟得起這個人?

倒是寶兒心細,見他面色不豫,扯了扯他的衣袖,促狹地說:“沒事兒,你上個月都在燒錢和馬花藤大戰,完全是賠錢的,又沒賺。咱按照我的收入捐一點,就好了。”

顧莫傑的表情變得很精彩,自嘲了幾秒,聳聳肩:“你好聰明,那還算我運氣好——幸好不是賣產業園或者ipo那個月進教堂。否則豈不是直接幾個億出去了?”(未完待續。)

第四十章 統一口徑

兩人說著悄悄劃,送聖餐的牧師已經到了顧莫傑和權寶兒的面前,寶兒很虔誠地接受了祈福,然後領過了餅和酒,顧莫傑的女保鏢已經把一個隨身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