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都要焚燬,同樣的命令也發給了惠來的王兆興。

周士相又請鄭成魁派船將已奉命趕到惠州海豐西南四十里處的太平軍第三鎮丙旅從捷勝所運到靖海所。以增強北線兵力。另急令惠州第三鎮的甲、乙二旅進駐海豐,隨時接應增援陸豐的第二鎮。又令海豐城的齊豪部撥一營炮手隨第三鎮丙旅往靖海所調運。周士相和鄭成魁協商了,待戰事結束再將炮交由他帶走,現在卻是要將這些炮留下充實防禦力量。有烏真超哈幾百門炮在,自然不需要炮營調炮,只要炮手前來便可。

數千在廣州經過培訓,在第一鎮尚在潮州城下時就已經被鄭成魁用船從廣州運到惠州捷勝所的泥瓦匠們。在太平軍登陸靖海所後便上了返回的水師戰船,於海上顛了一天一夜後到達靖海所。太平軍伏擊烏真超哈得手後,這些受過軍事化訓練和組織的泥瓦匠們便在大小匠頭的帶領下趕到雲落徑。又有數千從潮州各寨俘獲的百姓隨同他們一起行動。每人身上都揹負了三十塊磚石。二十斤口糧,一到地方,便由軍帥府的一幫參謀帶領著開始沿官道搶修碉堡和崗樓。磚石不夠就從附近已經無人居住的村鎮堡寨拆卸。

從普寧和惠來驅使而來的百姓和先期被俘的寨丁萬餘人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正在官道上挖掘壕溝。每道壕溝後面都有成排的碉堡拱衛著,碉堡後方又有崗樓作為這道防線的指揮中心所在。

周士相的目的是在雲落徑至北山村這帶沿官道修築一條長達十幾裡的防禦工事群。之所以選擇此地。而不是更南邊。卻是因為南邊的碣石衛至陸豐一帶是平原,濟度手下有幾千蒙古騎兵,他不可能看著太平軍在眼皮子底下修築一道能將他鎖死的工事群。而云落徑至北山村這一段是山林地帶,依官道修築工事可以儘可能的利用地利,減輕工程量。饒是如此,時間也有限,周士相給泥瓦匠們的時間只有三天,這三天也是他帶著第一鎮主力和鐵人衛誓死要從清軍手中搶來的。

如此龐大的工事修築是太平軍成軍來首次。規模大,工期短。人力、資源、管理各方面都極其複雜,是對太平軍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一次考驗。趙四海作為軍部官奉命主持工事修建,軍帥府上下能派來的人全都調了過來,幾十個佛郎機人也都在一線。尚可遠、耿仲德等人帶著兵備講習所的教官也都被分下任務,每日督促泥瓦匠和民夫們搶修工事。周士相頒下了嚴令,三天期限一到,有未完成者不論軍民官吏一律問斬。這道嚴令之下,又是高強度的工事修建,可以預見將有不少潮州百姓死於非命。

北線工事群若修築完畢,則清軍糧道完全斷絕,第二鎮龜縮在陸豐城當烏龜,第一鎮同樣在工事群裡當烏龜,沒了炮兵的清軍單憑人力想扒開這條長達十餘里的工事群,難度可想而知。若一切進展順利,最終,濟度所率的大軍將被太平軍壓縮在碣石衛至陸豐城之間數十里範圍的地域內。

陸豐和碣石衛都是沿海修建,當地的百姓要麼被遷入陸豐城,要麼就向南邊的海豐、惠州遷移,而此地的糧食更是被太平軍搜刮乾淨。方圓數十里範圍內,清軍小股兵馬或許能找到些吃的,可近兩萬人的大軍想要在這塊地域裡獲得糧食,無疑是痴人做夢。若是濟度有興趣做漁民,周士相也不攔著,但前提是他能在海邊找到一條能出海的船。顯然,他做不到。

周士相無意率太平軍和擁有平原地利的濟度大軍作正面決戰,因為他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唯有利用地利困死濟度大軍,將他們活活餓死在碣石衛至陸豐城的這幾十裡地間。唯一擔心的就是他能不能將清軍堵在碣石衛,使得雲落徑的工事能夠按期修建完成。

濟度二十日就接到碣石衛留守清軍的快馬急報,這才知道太平軍的主力竟然繞到了後方伏擊了續順公沈永興統領的烏真超哈炮營。

濟度震驚之餘難以想象,如同續順公沈永興也不相信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