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他在外面時間長了,做農活不習慣,每次農忙季節他都要從組上找兩個老實人來家幫忙,管一頓便飯,不給報酬。村民們覺得這都是一些小事情,當個村長也不容易,平常也應該維護著他一點。五年後,鄉政府將村長的任命制改為選擇制。又沒有誰出來做工作,選舉的那天,也許是眾望所歸張親善幾乎得了全票,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張親善上任後閒時也開始走訪農戶。
房後孤兒王二,別看他平時嬉嬉湯湯的,初中畢業後,跑到廣東混了幾年還真長了見識,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晚上,張親善來到他家,王二熱情的招呼他坐下後說:“村上要脫貧致富,村民們要過上好日子,必須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經濟靠種糧種菜,潛力不大,要有工業。沿海城市農民富,就是因為有外資企業,鄉鎮企業,無工不富。” 王二的話對張親善震動很大,他們那天談得很晚。以後,張親善有時間就往王二那裡去,他覺得這個小夥子有思想,敢創敢幹,有他平時未表現出來的另一面。
王二是小名,大名叫王彪,村上的人都習慣稱呼他小名王二。王二很小失去父親,家裡靠母親和哥哥支撐著。哥哥叫王虎,王二上初一那年,王虎在地裡勞動。一天,他突然心悶嘔吐兩眼翻白,喘不過氣來,母親把他揹回家,不一會兒就斷氣了。家裡始終不知道他得的什麼病。王虎的死,對母親打擊很大,不久也病了,一年後去世。王二的母親過去很圍人,村上的人全力把她送上了坡。母親逝世那年,王二初中畢業,他去了舅舅家住了一年後,到廣東打工。
王二的爺爺解放前去世,留下兩個兒子,大兒王志成,也就是王二的父親。二兒王志聲,在馬來西亞,是個有幾億財產的大資本家,在那裡很有名氣。
王志聲從小嘴甜、會說,長的精幹英俊,腦袋也聰明,很逗人喜歡。民國二十三年,十歲的王志聲來到縣城,幫一個姓錢的商人站櫃檯。很快,他學會了記賬,打算盤,他對顧客很有禮貌,百問不煩,百選不厭,全城所有店鋪數王志聲那裡生意最好,錢老闆很賞識他,經常叫王志聲到他家裡吃飯。錢老闆有個獨生女兒,名叫錢喜風,比王志聲小5歲,喜風非常喜歡志聲。志聲每次來,她都哥哥長哥哥短的叫,要志聲陪她玩,別人見到他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親兄妹。
第 十 五 章 3,王志聲 (2)
志聲在登記賬目時有許多的字寫不到,他就畫一個符號代替。時間一長,他覺得這樣不行,以後他就拼命的向所有能教他的人討教文化。錢老闆發現志聲不但會做生意,而且還好學上進。正好他給女兒請了個私塾先生,以後錢老闆就叫志聲在店鋪關門後去他家與喜風一起聽先生講課。志聲慢慢的長大了,喜風也逐漸懂事起來,他們由原來的兒戲逐漸變成了用眼神交流,錢老闆也看出了點兩人的戀情。抗日戰爭開始後,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生意一落千丈,錢老闆有幾個同鄉好友,早年就渡海下了南洋。有一年春節,一個好友從馬來西亞回來,看到國內亂七八糟的樣子,就勸錢老闆去馬來西亞謀生。錢老闆與家人商量後,過完春節就貶賣了家產換成金銀,帶上全家老小與好友一起來到了馬來西亞,王志聲也跟了過去。
他們來馬來西亞不久,王志聲就與錢喜風結婚成家。錢老闆把所有的黃金投入到經商上,王志聲全力協助老丈人做生意。幾十年後,他們已成為馬來西亞有名的大老闆。爾後,錢喜風的爺爺、父母親相繼去世,王志聲正式成為錢家的掌門人。新中國成立後,國外有許多傳聞說,中國搞的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一套水火不相容。反右,*鬥走資派,抓反常命,王志聲不敢回來。一九七八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吸引外資。王志聲帶著兒子回到了西嶺村,在王二家裡住了五天。當時王二的哥哥、母親還在,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