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寧殿的左面是金水池,金水池的旁邊就是顯文閣了。走到近前,只見顯文閣粉刷一新,門匾上的顯文殿也已經更名為顯文閣,給人一種全新般的感覺。顯文閣不大,面積只有福寧殿的四分之一,算是宮裡較小的殿閣。至於其他類似的五座樓閣(北宋時期的同類殿閣建在了汴京)我也沒有去過,就連趙禥的記憶中對此也是一片空白。
進入屋裡,我大致了掃了一眼,發覺這顯文閣裡面的藏書數量還多於御書房,只是顯得有些過於凌亂。
“小七,今日中午的御膳送到這裡來,朕要好生看看先帝留在此地的御筆和藏書。”
“是,官家。”
昨日夜間方靈之言提醒了我,我應該更好地融入這個時代,應該將自己當做大宋朝的一員,如此才能真正地帶領大宋走向中興。
按照我以前的慣性思維,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買份當地的地圖,先研究下城市的格局。我找了好一會,才找到幾本有關臨安城和皇宮的地圖及介紹。
“小七。”
“官家,小的在。”
“你去傳全妃娘娘來此一趟。”
“是,官家,小的這就去。”
小七走後,我首先翻開有關南宋皇宮的資料記載。
皇宮東起鳳山門,西至鳳凰山西麓,南北向從苕帚灣到萬松嶺,方圓約9華里(大約150萬平方米)。剛看了個開頭,我便驚歎道,果然和我的感覺一樣,超過了故宮的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整個皇宮中的殿堂樓閣等各類建築一共有近200處,其中最大的宮殿是皇宮的主殿大慶殿,最高的是寧乾宮(現更名為福寧殿),最為奇特的是宮中的御花園可以直接通到鳳凰山山巔,但我竟然還沒有上去過。
自從宋高宗南渡後,便將皇宮建在了鳳凰山下,經數代南宋帝王的加建擴建,始成今日之格局,到了理宗時期,由於和蒙古連番大戰,國庫日漸空虛,這才很少加以擴建了。南宋繼承了北宋的商業氣氛,經濟發達,自然有錢用在皇宮的建設上。按照先帝的統計,整個皇宮共有殿三十,堂三十三,齋四,樓七,閣二十,軒一,臺六,觀一,亭九十,這還不包括太子東宮。先帝理宗在晚年時曾對皇宮的豪華做過一番描述,我大宋皇宮,宏偉瑰麗,工力精緻,金碧流丹,亭榭樓閣,交相輝印,如天上之宮闕。
我也不知是喜是憂,心裡暗道:“原來我的這個家竟是如此豪華啊。”
正想著,小七來報:“官家,全妃娘娘到。”
“宣。”
全玖入內行禮道:“玖兒見過官家。”
“玖兒,你來幫朕將顯文閣的書整理下。”
“恩?”全玖看了看,不明所以道,“官家,這裡的書堆放得很整齊啊。”
“玖兒,朕的意思是說按照書籍,資料的類別將其重新歸類,然後再整理擺放,比如,這幾本書和冊子都是介紹皇宮的,就放在一起。”
“是,官家,玖兒明白了。”
我笑笑,讚道:“玖兒就是聰明,一點就通。只是這麼多的資料典籍你一個人也忙不過來,這幾日上午朕上朝後,你可以將俞修容她們一起叫來幫忙。”
“恩,官家,這樣也好,省得姐妹們閒得無聊。”
我和全玖在顯文閣吃完中飯,全玖道:“官家,下午玖兒要去寧坤宮陪太后玩牌。”
“恩,去吧,省得老太太一個人悶得發慌。”
全玖道別後,我又開啟皇宮的地圖看了起來,越看越覺得這南宋皇宮之廣大,之雄偉。難怪蒙古忽必烈如此惦記著這花花世界。宮中的大部分地方我都沒有到過,那趙禥身為太子時,也是一樣,除了宋理宗召見時,會出入寧乾宮和大慶殿等,其餘時間基本上都呆在其東宮中,而不願意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