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起,每天三更,補上週的。。。
第109章 事出突然
經過一翻激烈的辯論搓商,徐輝祖最終還是與萬磊達成了共識:順天府可以繼續向北元開放互市貿易,不過要增加一個限制北元的條款,就是要求北元不得對明朝用兵,如有違反,明朝就會勒令順天府停止互市貿易。
對於徐輝祖這一要求,萬磊也不反對,畢竟這只是擴大和議的適用範圍而已。當然,萬磊也沒白給徐輝祖當傳話人,他開口要了十萬石糧食,作為辦事費用,以補償順天府這幾個月來因為被朝廷封鎖而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
徐輝祖是個聰明人,面對萬磊這種近似於打劫的行為,只得咬牙忍了。十萬石糧食看似很多,不過不給的話,“無法無天”的北平軍會在互市中出賣更多的敏感貨物,甚至還會把食鹽走私到明朝內部去,破壞明朝內部的鹽鐵管制政策,這對明朝更是不利。
在這種爾虞我詐的氛圍下談妥了各項協議,徐輝祖雖然心裡窩火,卻不得不下令擺出宴席,請萬磊赴宴。倒不是因為他有多麼仁義道德,平等相待卻是強者之間相處的基本準則。
雖然順天府地小人稀兵少,不過現在已經不再是那個風雨中無助的小浮萍,而是在夾縫中立住了一席之地的小樹,實力已經不容小視。萬磊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對徐輝祖吃拿卡要。
與徐輝祖拉了些家常,探討了些平遼方略,還在永平府好吃好住地過了一天,第二天一早,萬磊就請辭了。徐輝祖倒也沒強留人,親自送出衙門口,並派五個親兵一路護送。
永平之行就此結束,在這一場聰明人之間的博弈中,萬磊可謂是佔盡了主動,只是他還是忽略了一點: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愚蠢的人卻也不少。這不,當他剛出了永平城,就被埋伏在城外的一支軍隊團團圍住了。
“這些都是什麼人?”萬磊被那五個親兵團團圍在中間,看著外面那些刀出鞘弓上弦的“雜兵”,不免有些愕然。
“萬磊是我家公爺請來客人,爾等還不快快散去,否則休怪我們刀下無情。”親兵隊長一聲怒喝,長劍也出了鞘,大有一言不合就動手之意。
“萬磊系朝廷頭號欽犯,罪大惡極,爾等還不快快將其拿下。”領隊的是一個七品小文官,他雖然仗著人多,不過一眼就看出那五個護衛是徐公爺的親兵,輕易得罪不起。本著以和為貴的原則,他暫時還是隻圍不攻。
“李大人,您的膽子也真不小啊,在我家公爺的手底下,您居然敢私調軍馬,不怕掉腦袋嗎?”親兵隊長長劍一指著那小文官,喝問道。
“本官身為御使,只知懲奸除惡是為本份,萬磊這廝擁兵自立,走私犯科,罪在不赦,定要擒下法辦,以儆效尤!”來人是新任永平道御使李貫,還別說,他就是蠢人之一。
這位李御使也算得上是高分低能的代表,去年參加科舉大比,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本來是建文帝的近侍。不過北方邊境多事之秋,朝廷又無人可用,所以被派來山東道當一個監察御使。
別看監察御使只是七品芝麻官,權力卻是無邊。在內,負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在外,巡按、清軍、提督學校、巡鹽、茶馬、巡漕、巡關、儹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各以其事專監察。
直白地說,御使實際上就是代皇帝巡狩,什麼事都敢管,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報朝廷聽裁,小事可專行立斷。
這不,李大御使官小人渾膽子大,見到“走私頭子”萬磊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永平府,頓時就起了無名業火,昨夜就曾經暗中向徐輝祖建言,趁機把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