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派出所所長,分局局長,市局局長,直到副市長,不都是人家報答自己才獲得的嗎?沒有當初幫著人家圓場,自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人總是要趨利避害的,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利害輕重,最終的選擇都是自己做出的,怪不得別人,也後悔不得。何況自從與那幾個人綁到一起後,自己做下的稱得上“犯天條”的事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少,而且都是自覺自願甚至是帶頭做的。說被綁架其實並不準確,是自己親自動手把自己和那些人拴到一根繩子上的。

但姜大明卻對白逸塵多少有一些同情。白逸塵對公安局工作不滿意,沒少批評他這個局長,兩人之間卻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這位專員雖然對官場政治生態把握不夠,處理各方面關係疏於諳熟,但從本質上說還是個好官,單就複查柳存金案件而言,他的初衷也沒有惡意,並不是想借這個事整哪個人。一個好人、好官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了,大概他到九泉之下也不會明白自己是因為什麼死的。這真是出悲劇。而明白他死因的人包括姜大明在內又顯然不會去主動捅破這層窗戶紙,這就令這出悲劇悲情更濃。

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姜大明當了大半輩子警察,審過無以計數的案子,深知這是所有上過賊船的人的共同感受。而且只要做過一個案子,就要不斷用新案子來掩蓋舊案子,於是就得不斷做案,好比一個喜歡撒謊的人,總要經常用新的謊言來圓舊的謊言。為此,姜大明心裡充滿了犯罪感。程可帷毫不留情面地批評他,他能接受,可他想不通的是,哈文昆好像也不理解他的處境和心態,反而痛罵他弄巧成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令他不禁有些忿忿然。

18

紀主任被害,承擔壓力最大的便是姜大明,偵破這起兇殺案的擔子理所當然地壓在他的肩上。令他心驚肉跳的是,在研究案情的會議上,程可帷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起案子有深刻政治背景,兇手絕非一般性的圖財害命。匡彬倒是貌似公允地說,不宜先入為主,還是要多方蒐集線索,靠證據說話,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嘛!但姜大明心裡清楚,市長為自己幫腔,並不能改變案件的性質,刑偵部門希望這是一起普通刑事案子,想把它定性為因入室搶劫而引發的激情殺人案,但現場遺留的作案痕跡卻不足以支援這個觀點。 txt小說上傳分享

《提拔逆淘汰》第三部分(23)

“真是一夥笨賊!”

姜大明心裡暗罵道。

最初得知程可帷在瞭解白逸塵案件,姜大明並沒感覺有什麼不安,事情過去一年了,省公安廳也有明確結論,他一個新上任的市委書記,有什麼本事推翻既有定論?但後來姜大明逐漸察覺到事情有些棘手,因為他發現,程可帷正在一點點觸及案情核心。確信藍夢瑛也在暗中調查白逸塵事件真相的也是姜大明。他是在一個偶然機會發現苗頭的。一次技術處彙報工作時提起,個別專業存在人才青黃不接現象,影響一些重特大案件的技術分析水平,希望局裡能適當增加相關專業的人才引進。姜大明不高興地問,哪些案子受影響了?這幾年,“命案必破”是一條鐵的原則,重特大案件偵破率達到95%以上,省廳沒少給予表揚,這不都證明我們的刑事偵察的技術手段運用走在全省前列嗎?技術處長回答道,有些案子雖然已經結案,但從痕跡分析學角度而言,仍有外界專家質疑。他舉例說,前任專員白逸塵死亡一案,市中心醫院的紀主任便始終不肯認同公安部門的結論,還曾與技術處個別參與該案的人員進行過交流。而這位紀主任與省裡來的那個美女記者過從甚密,這使姜大明不能不想到,兩人是在做著同一件事情。

姜大明向哈文昆做了彙報。哈文昆沉思良久,感嘆道,當這個地委書記不容易啊,多少人想找我的毛病呢,有人就是想把這件事當成石頭拿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