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要接待一位江北徐州來的商人,這人是代理大風牌衣服的,來這邊也不知究竟要談什麼,代理這個詞本身是宋慶傳播出去的,意思就是當地負責銷售的商人,到時候跟宋慶按照比例分賬,慢慢的大家也都接受這個詞了,因此這個明顯是徐州人的傢伙,顯然不可能在江南代理大風牌,要代理也得是江南本地商人去做。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對此人來意有些鬧不清楚,不過來者都是客,大家都是做買賣的,人家即便是不給你們賣衣服,說不定是要買點什麼呢,江南商館成立的目的也就是這個,凡是打算跟江南商人做買賣的,都可以來這邊逛逛,哪怕沒什麼事情都可以,只要你是個商人,也可以過來喝喝茶,聊聊天,說不定聊著聊著生意就出來了,因此對於來到這邊的商人,哪怕猜不出對方要做什麼,或者知道對方目前根本沒打算做什麼,商館方面也絕對不會失禮,反倒照顧的更加周全。
做生意成功的人或者商幫,往往都有自己的秘訣,但不要狗眼看人低這一條,卻是成功商人或商幫所共同追求的,越是那些上檔次的地方,負責接人待物的其實越在意這些,輕易不會去得罪人,更不要說宋慶這等明顯有些來歷的人。
此時的宋慶在他們看來像是坐地分贓的,同樣也像是有幾個錢的豪商,非常符合他們對徐州乃至整個江北商人的印象,這種印象甚至能夠蔓延到整個北方,在他們看來北地豪商就應該是這麼狂風不羈,否則又憑什麼說一個豪字,宋慶這副扮相和氣質非常符合他們的印象觀,因此沒有絲毫懷疑,各種問題只要不涉及到什麼商業機密,幾乎也是有問必答。
問得多了,宋慶對江南目前的情況大概也有所瞭解,幾乎和想象的差不多,那地方還真是什麼都要,儘管江南什麼都有,但吞吐量卻大得驚人,而最適合他的就是北方的貨物,確切的說是遼東那邊過來的貨物,那些東西甚至要比大風牌的衣服更有賺頭,因為遼東一直都在打仗,東西過來的越來越少,所謂物以稀為貴,越少的東西自然就越好賣,越值錢。
而他恰恰就有這方面的路子,之前從大淩河戰場離開時,他還跟祖家和吳家都打過招呼,包括秦良玉那邊也有交代過,過些日子可能要跟他們做生意,遼東方面自然也都是很贊成,他們本身也在跑商,但江南方面卻沒什麼路子,都是跟北方各處城池做買賣,若是宋慶能夠在江南立起字號來,這南來北往的生意自然能做,而且還能做的不小。
因為遼東的生意幾乎就是關寧軍和東江鎮在做,而他跟這兩支力量有著別人都沒有的默契,這才是他能做遼東生意最大的優勢所在,而對於遼東方面來說,讓他們在江南隨意尋找陌生代理人,或者是能夠信得過的宋慶,誰都知道該怎麼選。
三更一萬字到,求大家來點月票!
第 350 章 南直隸之行
在邳州轉了一趟,尤其是在江南商會停留整整半天,晚上還請那些江南過來的商人出去大吃大喝一通,宋慶算是徹底將情況摸準了,也更加堅定了他往江南一行的決心,很多東西光是聽起來誘人,他也的確很想去做,但如果不設身處地的去看一看,還是無法最終下決心,他要做的畢竟是大生意,也是將來養兵的本錢,千萬不能夠有半點粗疏大意。
做生意這事其實難不住他,畢竟上輩子也算是個金領管理人員,又帶著超越時代這麼多年的見識,若是什麼生意都做不成才叫奇怪,但生意也是分大小的,從前在徐州的時候,那些生意雖然也挺重要,但終歸是為了自家餬口之用,加上養活當時手下並不多的弟兄,雖然也都事事盡心,但總歸不是那種牽扯極大的買賣,某種程度上還是做得粗糙了一些。
但現在卻不同了,他的兵力越來越多,如果加上那些乞活軍,幾乎已經超過一萬,除此之外宋虎和王昌手下的人馬,他也要花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