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
他先是借節目組之口,頒佈了一系列“為大家好”的規定,包括:練習生不應該吃零食、練習生每天練習時間應該超過十二小時、練習生應該只做和練習有關的事,等等……
而如果被發現違規,就會被扣除荷花幣。
而且,節目組歡迎大家互相舉報,如果舉報成功,就會獲得一個荷花幣的獎勵。
練習生們有一部分覺得這些規定合理且應當,但也有一部分覺得這些規定不合理,可她們都把矛頭指向了節目組。
在這時候,王耀祖以“婦女之友”的身份跳了出來,開始安排和每個練習生單獨談心。>>
這在大眾眼中,是一個特別友善的舉動,他會幫助每個練習生梳理她們遇到的問題,為她們指點迷津。
但實際上,在單獨談心的話術中,他會各種規勸練習生要“聽話”,要按照節目組的標準來,云云。
但節目組的標準,不就是他的標準嗎?
與此同時,他開始每天巡視,而在傍晚的時候,他會挑選出十二位他認為表現最好的練習生,成立了一個流動的類似“精英班”的組織,每晚請導師給她們上小課。
不少練習生們都相信,進入精英班會幫助自己在公演時候的發揮,而平時符合節目組規定的表現則會幫助自己進入精英班。
所以,經過幾天的發酵,不少練習生們都開始規範自己的行為,互相競爭,以希望能進入精英班。
更有不少練習生期待能和王耀祖單獨談話,幫助自己獲得更好的表現。
當然,這些還都是一些比較大的方向性的規範,還有一些具體的調整,比如練習生每天都可以選擇battle物件,如果贏了就可以獲得荷花幣,等等……
因為荷花幣總數是有限的,所以想要讓自己“存活”的更久,她們只能互相競爭——一切的規則都在將她們引導到這個方向上,將她們和節目組的矛盾轉移成她們內部的矛盾。
而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喬淺她們四人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因為這一套流程她們太熟悉了——她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如此的“社會規勸”,只是王耀祖把這套路發揚光大了。
這些所謂的限制或者說評判標準幾乎都是王耀祖自己建立的,只是王耀祖把自己的標準與所謂的“練習生”應該有的標準結合了,就顯得特別正確。
而且他還嚴格控制練習生們可以獲得的資源(荷花幣),這樣大家就只能為了這一點點資源競爭。
其實喬淺起初只是隱約感覺不對勁,但想不明白為什麼不對勁,是看了阿茹和小蓮的推送,才明白這個道理的。
如果權利不對等,那麼權利方制定的任何規則都是合理和必須遵從的。
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明瀲、嶽識青和鄺知岱直接擺爛了。
她們知道不對勁,但也不知道具體怎麼不對勁,所以就是懶得動。
喬淺心裡著急。
在她看來,這三個隊友其實是能火的,至少比她火的希望大,連她都有粉絲了,她們為什麼不行?
而且,所有練習生每天都把自己搞得特別疲憊,只為了達到王耀祖的標準。
而在王耀祖的標準裡,“個性”是漸漸被抹殺的,在大家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這些規則就已經在慢慢影響她們了。
喬淺在等,等一個可以撥亂反正的機會。
而她終於等到了。
王耀祖終於決定找她單獨談話了。
其實這是王耀祖有意為之。
他知道喬淺比較難對付,所以故意晾著她。
看他和別人都談話了,別人也都更“符合標準”了,他就不信喬淺不急。
可沒想到喬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