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顯的,皆是透過發展生產力來解決問題。

理工科治國:國家的信仰是gdp。百姓的信仰是人民幣!

這種信仰,沒有不好!比之任何主義,更加符合唯物主義!金錢、生產力,既是唯物主義!

只要gdp發展的好,政府財政就不會太差。政府財政不差,對於處理災荒,流民等等問題,就可以用經濟手段去解決,而不會將之變成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因為,大多數農民並沒有“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想法,僅僅是為了生存,僅僅是為了吃飯。連吃飯問題也不能解決,誰給一口飯、一條生路,他們自然會跟從誰。哪怕讓他們造反,也在所不惜。

比如,宋朝別看歷史上叫嚷窮、虧空,但是宋朝總財政收入是其他朝代的幾倍,並且大手大腳用錢解決社會問題,才會一天到晚叫嚷窮。宋朝的窮,是每年收入上1。6億貫錢,結果花出去1。7億貫,形成了赤字。和明朝每年3000萬兩財政收入。覺得苦逼非常,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宋朝很少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因為哪裡出現了災情,政府就出錢,將災民僱傭為軍人養起來。雖然這些軍人基本沒有戰鬥力。但是被政府僱傭了,自然也就不會當流寇了,反而幫助政府鎮壓起義。所以,南北兩宋。農民起義確實有,但是規模都不大。因為,災民中的青壯年,被政府花錢僱傭收買了,想要造反的野心家找不到大量的失業青年響應,自是不能將農民起義事業做大做強。

而明朝的財政制度一塌糊塗,不但不可能採取宋朝那種用錢收買災民的策略,更連給已經有的200萬軍隊發軍餉也不能夠。於是,明朝後期,士兵鬧餉暴動,也是司空見慣。

想要做到用經濟問題解決政治、軍事問題,先決條件是有錢!必須必宋朝還有錢才行!

而要有錢,則需要發展生產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後世被十多億人熟知!而發展科技,自然需要重用科技人才。

明末科技人才,宋應星應該居首!僅憑《天工開物》,宋應星也當得起崇禎年間科技第一人!況且,《天工開物》僅是宋應星著作中,很小一部分,他對於科技的認,並不僅是一部《天工開物》可以涵蓋!

而透過閱讀《天工開物》,肖圖白便已驚歎於宋應星的對於17世紀科學知識的淵博和紮實,以及宋應星畢生對於科學研究是執著。

雖然宋應星直接掌握的科學知識,甚至不如後世熟讀《十萬個為什麼》的普通人。但是,關鍵是宋應星知道,掌握已知、探索未知,並且將科學應用於生產,透過改變生產力的方式,影響這個世界。這種改變,比政治、軍事的改變更徹底,因為人類帝王將相的歷史是很卑微的,真正的唯物主義大歷史,是人類發現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產力的這一個過程。生產力的積累進步,這才是深遠的改變文明程序。誰做宰相,誰當皇帝,書發表了一篇優美的散文,真的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肖圖白並不厭惡文科生,但是厭惡文科生治國!

文科生無用論,或者是偏激了一些。但是,文科生不能成為統治者,至少文科生不能成為政權唯一的統計階層。

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採取悲哀的文科生治國。文科生對於精確的數學不感興趣,對於詳細的軍事情報不感興趣,凡事只講究個大概、也許。春秋戰國時期,魯班、墨子等人的學科嚴禁細緻。

而一些儒家先賢,描述的的開十二石弓,已經令人吐槽無力了。甚至,儒家的一些學者,為了闡述自己的道理,經常喜歡“瞎編”、“捏造”歷史。儒家學生,從根子裡面的先賢就不講究真實性,危言聳聽、誇大其詞。還有,明朝的文科生描述12磅紅衣大炮“一炮糜爛數十里”,實際是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