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先生送去誇讚。
在這一刻,已經無所謂詩會的輸贏了。宋問就是贏了呀。
周邊嘈雜聲不斷。
唐毅看著宋問, 想到自身的處境,生出一股自慚形穢的感覺來。
宋問同他真是不一樣, 無所畏懼。
&ldo;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rdo;她就是一個站在高山上, 站在逆流中的人。放任自由,豪放不羈。恐怕連風也追不上她的腳步。
而後挺直腰背,笑了笑。
羨慕別人做什麼?每個人有不同的路而已。
王義廷不知望向何處。
他想起先前問宋問,問她是為了什麼?
許多人其實就是為了那些簡單的事情。但在官場裡,這些簡單的事情, 不知何時變得可笑。
宋問的話,有股激濁揚清的力量,讓他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心境。
場內,各人各有各自的心思。
同一番話,聽在耳朵裡的卻是不一樣的東西。或感悟或敬佩或憤恨。
宋問站在臺上,握住扇子,難掩得意。臉上早就收了那股決絕的狠意,朝幾人躬身施禮道:&ldo;承讓承認,失敬失敬。方才只是答題而已,幾位先生不會介意吧?&rdo;
白須先生擺擺手,失笑道:&ldo;吾老矣。&rdo;
旁邊的先生道:&ldo;正是因為後生可畏,才有此番感慨。宋先生,來日向您討教。&rdo;
宋問回禮。
轉身向自己的學子揮手,雲深學子起跳回應。
旁邊禮官望向臺上,等著眾人開口。
宋祈盯著宋問,臉上不出情緒。然後別開視線,等他人評判。
許賀白歷來不是個多話的人。本次自發現國子監有所貓膩之後,更是一個字未說。
李伯昭輕聲拍掌,毫不掩飾的點頭讚許,轉身對旁邊的宋祈道:&ldo;這孩子不肯入仕,實在是很可惜吶。聰明,能明察秋毫。大膽,但是不衝動妄為。謹慎,但是不固步自封。一點也不像一個年輕人。若是他肯入仕,我倒是覺得,他很有太傅當年的風範。是一位可造之才。&rdo;
旁邊禮部尚書聽聞,插話道:&ldo;看來御史公很看好他。可是這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了吧?畢竟如何說,他也不過剛過二十。王侍郎二十歲的時候,也還在戶部磨礪。&rdo;
李伯昭笑了笑,沒做解釋,也沒做反駁。
吏部尚書開口道:&ldo;我兒愚鈍,不及宋先生。&rdo;
先前王義廷能出來,也是有宋問的一番功勞。外人不知,他卻對此人很是佩服。淡泊名利,絕不是四個字那麼簡單的。
禮部尚書笑道:&ldo;王尚書向來如此謙遜。&rdo;
吏部尚書朝他略一抱拳,結束了此話題。
禮部尚書起身道:&ldo;太子殿下,您如何看?&rdo;
唐清遠:&ldo;好,說的好。宋先生選題生僻,略帶偏激,但見解頗有新意,文采斐然。能夠自圓其說,有理有據。就策論來講,實在是出眾。&rdo;
策論不看對錯,只看論證或提策。
禮部尚書:&ldo;那本場策論,是宋先生贏了?&rdo;
幾位先生作揖,而後下臺,並無異議。
宋問道:&ldo;其實我倒是無所謂輸贏。今日與幾位先生討教,已是受益匪淺。&rdo;
眾人:&ldo;……&rdo;
就她先前那副嘴臉,誰信吶?
宋問走下來,抬手示意眾人安靜。
眾生坐回座位,等待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