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中,有八成是直接用在了帝國海軍的造艦計劃中的,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採購新的“島”級航母。雖然帝國從來沒有過相關的文獻記錄,但是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德國人提供的大筆資金的話,那麼帝國海軍的“島”級航母晚上幾個月服役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戰爭期間也不可能完成那麼多艘的建造工作了。
當時,除了德國海軍向唐帝國採購了“遠東艦隊”之外,波斯帝國也與唐帝國簽訂了一份大宗軍購合同,而波斯帝國主要採購的就是三艘“新省會”級戰列艦,以及相關配套的戰艦。
與德國人不一樣,波斯帝國在採購戰艦方面並沒有太苛刻的要求,這一來是波斯帝國一直有向唐帝國採購海軍戰艦的傳統,二是波斯帝國海軍的標準與唐帝國海軍的標準相差並不大,三是在人員培訓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問題。所以,波斯帝國幾乎直接購買了帝國海軍的現成品,而不是花錢搞新的設計,改造船臺的基礎設施,也正因為如此,波斯帝國採購的戰艦的價格就要低得多了。
當時,波斯帝國向唐帝國採購了三艘“新省會”級戰列艦,四艘“江河”級重巡洋艦(二期改進型號,主要的變化就是將雙聯裝240毫米主炮炮塔換成了三聯裝200毫米主炮炮塔。另外,出口型號上的指揮系統,以及雷達系統的效能都要差一點,這也變相降低了採購價格),十二艘“城市”級驅逐艦,其總費用只有德國“遠東艦隊”的六成左右。如果不考慮艦隊官兵的素質的話,其戰鬥力並不在德國的“遠東艦隊”之下。而且,波斯帝國購買的“新省會”級戰列艦是改進型號,其效能肯定比德國人購買的那三艘戰列艦要好一些。
也正是如此,後來波斯帝國還追加了一批戰艦,在27年中期再次訂購了四艘“新省會”級戰列艦,八艘“江河”級重巡洋艦,以及二十艘“城市”級驅逐艦。這些戰艦都在戰爭結束之前陸續交付給了波斯帝國海軍。波斯帝國也成為了唐帝國之外,“新省會”級戰列艦的第二大,也是唯一的使用者。
在支付方面,波斯帝國就要比德國人爽快得多了。當時,唐帝國一直在向波斯帝國進口石油,而且一直是貿易逆差,也就是說,波斯帝國是受益者,而唐帝國一直在向波斯帝國支出採購石油的費用。因此,在採購兩批戰艦的時候,波斯帝國直接抵消掉了唐帝國的欠款,並且透過輸出更多的石油的辦法來抵償多餘的費用。這對唐帝國也有很多的好處,至少,唐帝國當時不需要為石油的問題發愁了。
其他的幾個小國也向唐帝國購買了不少的戰艦,不過都是以驅逐艦為主。當時,有好幾個國家希望從唐帝國獲得比驅逐艦效能更好,但卻要比重巡洋艦更便宜的戰艦。也正是如此,唐帝國的兩家中型造船廠專門設計了一種用於出口的輕巡洋艦,並且在26年底開始陸續交付。從27年開始,唐帝國海軍也採購了這種用來出口的輕巡洋艦,這主要是降低採購費用,而且在很多工中,重巡洋艦顯得過於龐大了,而驅逐艦卻難以勝任,輕巡洋艦是更合理的選擇。只不過,這些輕巡洋艦在戰後都陸續以二手貨的方式銷售到了其他的國家去,唐帝國海軍在戰後並沒有再保留輕巡洋艦,甚至取消了輕巡洋艦與重巡洋艦的劃分,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如果將波斯帝國,以及其他同盟多軍售也算上的話,那麼這是唐帝國上千年曆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軍售了。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售。到最後,這實際上演變成了一種半送半賣的買賣,畢竟很多國家已經在戰爭中耗盡了國力,根本就無法支付起高額的欠款,到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這也是同盟國集團內部的最為廣泛的一次合作。表面上看起來,唐帝國是在援助其他的盟國,減輕唐帝國海軍的壓力,增加其他盟國在戰爭中的地位,讓更多的國家能夠在海洋戰場上盡到全力。可從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