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火低了低頭,掩去了他眼中的殺氣……
 ;。。。 ; ;
第五十二章 蟄伏的意義
藏傳佛教共有四大教派,紅、黃、白、花。
紅教,又名寧瑪派,藏語“寧瑪”意為“古”。由蓮花生創立,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該派僧人穿紅衣紅帽,故俗稱“紅教”。
黃教又名格魯派,藏語“格魯”意為“好規矩”。由宗喀巴在阿底峽的噶當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故而被稱為新噶當派。是藏傳佛教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由於該派僧人帶黃帽,俗稱“黃教”。
白教,又名噶舉派,藏語“噶舉”意為“口授傳承”,因為此派的密法修行,是透過師徒口耳相傳繼承下來,故稱“噶舉派”,又因為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俗稱“白教”。
花教,又名薩迦派,藏語意為“白土”,建築在後藏仲曲河谷白色土地上的寺院稱為薩迦寺。因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薩迦派又被俗稱為“花教”。
藏傳佛教之中,黃教影響最大,因為是黃教建立了**、**轉世系統,因而在**建立起了其它教派無人可代替的地位。但卻以紅教最為神秘。
紅教寧瑪派形成於公元11世紀,是藏傳佛教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該教派弘揚的佛教,是公元8世紀吐蕃時代傳下來的,因而古舊。紅教以密宗修習為主,尚“明心見性”,極重密宗且弘揚舊密咒,秘法單傳,信徒分散,沒有寺院及僧團,外人難以瞭解他們的傳法和生活狀態,因而感覺神秘無比。
青海,塔爾寺,藏傳佛教第二大名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論地位,僅次於**的布達拉宮,又名塔兒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
塔爾寺先有塔,後有寺,因塔得名,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寺內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會”,更是熱鬧非凡。
塔爾寺依山而建,主要建築依山傍塬,分佈於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氣勢恢宏。但很少有外人知道,在蓮花山側的另一道山谷中,還居住著一位隱居的高僧,紅教大師丹巴多吉。丹巴漢語是聖教,多吉是金剛,這位高僧是現世紅教碩果僅存的一位密宗高手,一身修為早入化境,不再過問世事多年。
蓮花山蓮花谷裡,四季如春,野花遍地,零星地散落著十幾間氈房,如眾星拱伏般圍著中間的一間大房。
此刻,在這氈房門口的草地上,兩個人靜靜地盤膝對坐。
其中一人為紅袍老僧,滿面紅光,長眉掩目,展顏一笑間,目光燦若星辰。
老僧的對面,一身青衣的中年人,正是許多人正在苦苦尋找的東方一葉。此刻的東方一葉,表情恭敬又淡定,在老僧的目光注視下,垂目而坐,微微起伏的胸口,氣息悠長。
良久,東方一葉睜開雙目,面對老僧的目光,亦是淡然一笑。
“你看到什麼了?”老僧問道。
“天地間的肅殺之氣。”
“天高雲淡,生機無限,哪裡來的肅殺之氣?”老僧問道。
“天雖高,但夕陽已暮;雲雖清,但天際已有沉雲堆積;大地生機雖盛,但草叢之間,蟲蟻撕殺正劇,天地肅殺之氣遠多於寧靜。”東方聲音平靜中略有一絲顫抖。
老僧笑了,“你來已有月餘,終於可以近觀內心,體味萬物,也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