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個主意,讓申後假稱有病,召一個叫溫媼的人看脈,期間修書一封,將此信暗暗帶出。
褒姒聞知此事後,命內監等溫媼出來後細細搜身,結果搜到了夾在衣襟中的書信。一行人將溫媼壓到了瓊臺,褒姒拆開書信,只見上面寫道:“天子無道,寵信妖婢,使我母子分離。現在妖婢生了兒子,更加受寵了。你可以上表假裝認罪,表明自己悔過自新,求父王恕罪。如果能夠回朝,咱母子相聚,別作計較。”褒姒讀完大怒,將溫媼鎖了起來,用手撕扯彩帛,裂為碎片。幽王回來後,見遍地碎片,便問其故,褒姒於是拿出書信給幽王看。幽王認得申後筆跡,大怒,牽出溫媼,一劍砍成兩段。之後便在褒姒的攛掇下要廢申後,立褒姒,廢太子,立伯服。
第二天早朝,幽王就廢立之事詢問滿朝文武,三公大拍幽王馬屁,紛紛讚頌褒姒懿德。幽王大喜,當即宣告眾人,將申後打入冷宮,將宜臼廢為庶人,將褒姒立為王后,將伯服立為太子。兩邊文武有心懷不平的,但想到多說無益,反生禍端,也就沉默不言。退朝後,伯陽父大呼:“三綱已絕,亡國指日可待!”於是告老還鄉。群臣見伯陽父都走了,待著也沒什麼意思了,也便紛紛棄官歸農,只有時任司徒的鄭伯友沒有走,因為他是幽王的王叔。這下可美了尹球、虢石父、祭公易這三公了,因為他們終於大權在握,可以為所欲為了。
這一年是幽王九年。
幽王朝夕與褒姒尋歡作樂,但幽王突然發現個問題:褒姒從來沒笑過。幽王大興歌舞也無濟於事,就問褒姒愛好什麼,褒姒說喜歡聽撕裂布帛的聲音,幽王於是讓有勁的宮女狂撕彩帛百匹,但依然不能博褒姒一笑。幽王納悶,問褒姒為什麼不笑,褒姒回答說生平從來沒笑過。幽王不信邪,說:“本王一定要讓你笑!”隨即下令:無論何人,能令褒後笑的人賜賞千金!
這時候,虢公石父靈機一動,對幽王說:“先王當年因為西戎強盛,置烽火臺二十餘處於驪山之下,又置大鼓數十架,一旦有賊寇來犯,在烽火臺中點燃狼糞,放起狼煙,直衝霄漢,附近的諸侯,發兵相救,再鳴起大鼓,催攢前來。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年不用。大王如果想讓王后啟齒,不妨同王后一起到驪山遊玩,晚上放起狼煙,諸侯必定前來,他們來了卻發現沒有敵寇,王后必笑無疑!”這簡直荒唐之極,是將國事當兒戲,把諸侯當猴耍。但幽王一心要博褒姒一笑,可管不了那麼多,大呼:“此計甚善!”於是同褒姒前往驪山,晚上就要擺宴點火。
這時候,已經做了一年司徒的鄭伯友聽說此事後大驚失色,急忙去驪宮面見幽王,說:“這是先王所設,防備犬戎用的,是取信諸侯之物。現在無故點燃烽火,是戲耍諸侯啊。如果以後真的有事,再點烽火,諸侯必然不信,到時候用什麼去徵援軍來救急?”
幽王怒,說:“現在天下太平無事,怎麼會用到援軍!本王今日與王后出遊驪宮,無可消遣,隨便和諸侯玩玩。他日如果有事,不關王叔的事!”便不聽鄭伯友的勸諫,點起烽火,擂起大鼓。頓時鼓聲如雷聲滾滾,火光似皓月當空。
京畿之內的諸侯,看到情況,懷疑鎬京有戰事,紛紛領兵點將,馬不停蹄地連夜趕到驪山。但到了驪山腳下卻看到閣樓裡是歌舞昇平,鶯歌燕語,幽王正在那和褒姒飲酒作樂呢。這時候,有人奉幽王命前去對眾諸侯說:“相安無事,沒有外寇,諸位辛苦了!”諸侯面面相覷,憤恨而走。褒姒見山下景象,不覺拍手大笑。幽王一看大喜,笑贊:“愛卿一笑,百媚俱生,虢石父你功不可沒啊!”隨即賞賜虢石父千兩黃金。
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誕生了一個成語:千金買笑。
此事一出,諸侯多有反叛,鄭伯友見狀,自感厄運將降臨西周,自己的鄭國離鎬京太近,恐怕要受到波及,於是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