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三個都有幾個好兒子。太姜有泰伯、仲雍和季歷,太任有姬昌,而太姒有十個兒子,從大到小依次是是伯邑考、武王姬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郕)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和冉(聃)季載。其中伯邑考以孝聞,姬發滅商建周,周公旦成了聖人,管叔、蔡叔敢於發動叛亂,其他的都成了各個諸侯國的開國始祖,有的還成了某個姓氏的祖宗。在姬昌治週期間,太姒成了他的賢內助,在姬發即位後,她又成了兒子的堅實後盾,可以說,她是一位賢妻良母,興周滅商也有著很大的功勞,只是這種功勞掩藏其後,鮮為人所知罷了。
太姒簡介完畢,我們從姬昌13歲說起。
姬昌13歲,發生了一件大事:長子出世了,自己當爹了。此子取名為姬考,字伯邑,一說,叫姬邑考,一說邑是官名,一說邑是封地,尚無定論。
姬昌15歲,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第二個兒子出來了,取名為姬發。
之後在漫長的時間中,沒什麼可說的了,姬昌勤政愛民,繼承后稷、公劉之業,效法古公亶父和公季的法則,領導大家發展農業生產,增強軍事力量。他敬重老人,關愛晚輩,禮賢下士,很得人心。
帝乙在位二十六年去世,次年帝辛即位,是為紂王。此時,姬昌37歲,伯邑考24歲,姬發22歲。
紂王即位後殘暴不仁,荒淫無恥,倒行逆施,很快就將國家搞得破爛不堪,民族矛盾激化;同時他還興兵攻打人方、夷方等部落,致使國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紂王的不懈努力之下,殷商政權很快就風雨飄搖、搖搖欲墜了。
紂王無道,民怨四起,四方諸侯多有反叛;相反姬昌仁政愛民,治國有方,使得周國太平富饒,適合居住。四方豪傑之士,紛紛來投,其中有太顛、閎(hōng)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南宮适等,而當時避亂於北海之濱的孤竹國王子伯夷、叔齊聽說姬昌非常敬重老人後,也不遠千里地趕到了西岐。
在當時,姬昌自稱西伯昌,與九侯、鄂侯並稱三公。九侯有個女兒很漂亮,獻給了紂王,結果此女不喜*,惹怒了紂王,被紂王殺掉了。這還沒完,紂王又把九侯召來,抓住他並施以醢(hǎi)刑,剁成了肉醬。鄂侯聞訊,極力強諫,與紂王爭辯,結果被紂王施以脯刑,做成了肉乾。紂王簡直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西伯昌聽聞此事,暗暗嘆息,不料被崇侯虎得知。崇侯虎這人虛偽而陰險,是個地道的小人,他平素表現得與姬昌很相善,但這時卻跑去對紂王說:“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此言一出,崇侯虎就出了名了,因為他成了史書記載的第一個告密小人。
不知道是不是迫於周國的強大實力,這次紂王沒有下狠手,而只是將姬昌送到羑里囚禁了起來,羑里在今安陽湯陰縣內,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岳飛廟。
公元前96年,即漢武帝太始元年,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因大赦天下而出獄,其出獄後給少卿任安寫了一封書信,名曰《報任安書》,其中除了有“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樣的名句外,另有幾句話也十分有名,即“蓋文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在這段話中,司馬遷列舉了七位在逆境中成就大事的偉人,用以表明自己忍辱負重、無論如何也要完成《史記》的心跡,令人讚歎。而其中第一位就是周文王姬昌。
言歸正傳,姬昌入羑里時已年近半百,他深知自己處境險惡,到處都是紂王眼線,所以言行舉止十分謹慎,飯不多吃一口,話不多說一句,白天做苦役,晚上睡地窖。有人與之交談時,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