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短暫的時間來創作這麼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爾扎克有個創作時間表:從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說在椅子上坐12個小時,專心修改稿件和寫作。然後,從中午到下午4點閱讀各種報刊雜誌,5點用餐,5點半才上床睡覺,到半夜又起床繼續工作。法國一位傳記作家介紹時說:“每三天巴爾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裝滿一次,並且得用掉十個筆頭。”
巴爾扎克的時間表啟示我們: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寫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爭分奪秒的拼搏精神是難以做到的。(見《應用寫作》學術月刊1987年第1期《巴爾扎克的時間表》)他碩大無朋的腦袋,裝滿了對這個罪惡世界的悲憤,他魁梧健壯的身體,洋溢著對生活的痛苦與歡樂,他的代表作《人間喜劇》揭露了人性中的種種醜陋,他的獨具個性的幻想與寫作,為世界文學史上建立了一座豐碑。
莫泊桑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1*3),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擷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緻,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裡。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裡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伕、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法律。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徵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的兵士,心裡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爭結束後,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餘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係。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作的經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苟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讚賞,但勸他不要急於發表。因此,在70年代裡,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作的準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我們的心》(1*0)。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讚頌其正直、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