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有利的最大局勢,進而把比賽納入德國隊自身的節奏中。
跟小組賽第三輪有所不同,楊誠對比賽的陣容進行了調整。
首發門將是諾伊爾,後防線分別是拉姆、默特薩克、赫迪拉和弗里德里希;雙後腰分別是施魏因施泰格和託尼?克洛斯,攻擊前衛分別是托馬斯?穆勒、厄齊爾和代斯勒,單前鋒是紅牌停賽復出的克洛澤。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前兩輪被勒夫安排在了中路的弗里德里希被楊誠重新安排到了右路,他之前在國家隊就是打右路,但之前因為中衛傷病很多,韋斯特曼沒能參加世界盃。弗里德里希被臨危受命打中衛,但在對陣迦納的比賽出現了失誤。
這一次楊誠讓他重新回到右路,顯然是希望他守住右路,讓德國可以全副身心的投入到左路的進攻當中去。
另外一個令人吃驚的變化來自於赫迪拉打中衛。
赫迪拉身高1米89,有身高有力量,速度快,雖然身體不夠靈活,但這名中場球員補位和協防意識都很出色,位置感很強。但缺點也非常明顯。
從前腰到中場,赫迪拉的進攻**很強,前插意識很濃,他的活動範圍很大,跑動積極,但他更多的是以干擾的形勢完成,他不是馬斯切拉諾那種覆蓋面積大的攔截者,而像是跑動範圍很大的騷擾者。
至於一些球迷根據赫迪拉之前的表現,對他形成的喜歡前插,無法落位的觀點。作為主教練的楊誠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覺得就好象是巴薩使用阿爾維斯,他的特點就擺在那兒,你用他。就得承受這個風險。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球員,組隊的球員配置也沒有一套完美的標準程式,甚至於每一個位置上的球員的技術特點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主教練更好的去結合球員的特點來發揮整體的長處,而不是要求球員要如何如何,那是不大現實的。
赫迪拉技術一般。但基本功紮實。是一個可靠的球路過渡者,而且赫迪拉不粘球,拿球出球很果斷幹練,他的位置感好,身材高大,楊誠就針對默特薩克善於正面防守和防空,讓赫迪拉在默特薩克身旁當協防者,同時也能夠讓後防線上多一個拿球點。
這也是在對陣迦納的那一場比賽。楊誠在看了赫迪拉後撤後,球隊的防守表現。心裡有所想法,因此就想要在這一場比賽中嘗試一下。
唯一的問題就是赫迪拉的前插意識。所以楊誠專門叮囑弗裡克,讓後者一場比賽就盯著赫迪拉,一旦這小子稍稍頭腦發熱,就喝止他,阻止他上前。
這一個做法有點像是前世穆里尼奧執掌國米,歐冠決賽對陣拜仁時阻止盧西奧前插一樣。
中場安排託尼?克洛斯和施魏因施泰格的組合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楊誠的一次嘗試,當然,託尼?克洛斯太嫩了,能夠打得怎樣,楊誠心裡頭也沒底,但是他要保證球隊壓制對手後,如何在對方32米區域外形成有效的控球。
託尼?克洛斯負責拖後組織,梳理球路,發揮出他腳下細膩,大局觀出色,組織能力強,傳球能力出色的特點,同時遮蓋了他向前能力不足的問題,因為在拖後組織上,他的主要指責就是分球和串聯。
施魏因施泰格的縱向能力很強,跟他是打邊路出身有關,而且他有出色的防守能力,所以楊誠讓他前插,但也給予了他更多的就地反搶和拖延的任務,讓他在球隊丟球后,第一時間投入反搶,而不是先考慮回到自己的位置。
用施魏因施泰格和託尼?克洛斯打雙後腰,楊誠也預料到了球隊的後腰防守上會相對薄弱,所以他賽前不停的反覆提醒球員一點,就是要就地反搶,要從比賽一開始就對對手實行強而有力的壓迫,進而製造對己方最有利的防守局勢。
相對於防守,楊誠這一場比賽對進攻的投入更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