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陰影清除時,另一個男人的影子卻悄然入侵。而這一切,別說趙孝錫這個男人,就連她自己也不知。
經過慕容復這件事情,王語嫣多少有些不相信男人。可對趙孝錫,卻從當初的警惕,漸漸發展到信任。跟在這樣的男人身邊,王語嫣覺得很放心。
並不清楚這一切的趙孝錫,得知護送段譽前來的大理人馬,已然進入了天山境內。就決定開始下山,跟這位三哥匯合,而後一起前往西夏應徵。
至於發給京城的加急密信,也得到了趙煦的回覆。可上面的回覆,讓趙孝錫多少有些失落。並非趙煦沒同意,而是很含糊的意思。
這說明,趙煦對趙孝錫也多了一絲皇帝應有的防備心。那怕兩人關係再好,牽涉到那張皇帝寶座,趙煦也無法淡然處之。
第二卷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聽話的後果
自從將密信發往京城,趙孝錫就推算著回覆的時間。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只是相比往常,密信都會準時放心地交達。這次的密信遞交京城,卻停留前後三天左右的時間。
同這封密信一起送來的,還有京城布衣閣傳來的絕密情報。上面講述了此次延誤的原因,更多是趙煦為此事,找過高太后跟信任的大臣商議,最終才做出模凌兩可的決定。
或許是去年的蘭州大戰,讓大宋的君臣都覺得,如今的西夏不足為慮。現如今真正能跟大宋一較高下的番邦之國,唯有陷入內亂的大遼。
這種過度澎漲的自信心,若非有高太后細心壓制,趙孝錫完全可以相信。趙煦跟那些忠皇派,會立刻發兵攻打大遼,覺得不應該錯過這樣的機會。
可在趙孝錫看來,如今並非收復大遼的最好機會。而且只要大宋一發動戰爭,原來爭鬥頻繁的遼國各部,恐怕會立刻坐下來進行談判,反倒讓大遼撿個便宜。
相比大遼的內部紛爭,那是兄弟不和進行的平叛跟反抗之戰。如果大宋舉兵收復燕雲十六州,那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現在的大遼各部族一定會放下成見合力而戰。
真變成那個樣子,反倒給大遼各部一個和平談判的機會。這點考慮,趙孝錫在趙煦詢問,是否能發兵大遼時,已然在書信中詳細註明了。
也許是覺得趙孝錫,現在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江湖的事情上。這讓趙煦覺得,趙孝錫多少有些因私費公,沒兌現替他打造一支無敵騎軍的承諾。
若不是趙煦心中明白,他目前能夠掌控的軍隊。就是這支趙孝錫統領的騎軍。只怕趙煦也不會,放棄在他看來,絕佳攻打大遼的機會。
反倒是高太后,覺得趙孝錫很冷靜。看出目前大宋的弊端。別看取得了宋夏之戰的勝利。就把遼國也想象成軟柿子。一旦輕啟戰端,除非能快速解決戰鬥。不然大宋必敗。
做為擅守的宋軍,想收復燕雲十六州,除了需要面對那些守城軍。還必須防備住,那些來去如風的騎兵。這意味著。大宋必須擁有一支能與遼軍騎兵對抗的騎兵部隊。
騎軍如今的實力雖強,可人數就只有那些。真要拉到戰場上,那怕能以一擋十,最終落敗的也是騎軍。如果把這些騎軍苗子拼完,大宋組建一支騎兵的想法將淪為泡影。
如今大宋的文臣武將,要麼抱著‘好戰必亡’的理念,不願意隨意進行戰爭。要麼就是抱著‘忘戰必危’的理念。天天想著征討四方,打造大宋的千古盛事。
反倒是趙孝錫非常清楚,這兩種理念必須做到兼顧才行。不打無準備之仗,才是身為君臣都應該遵守的原則。這就意味著。戰爭只是做為一種治國手段,而非一把神兵利器。
此次收到趙孝錫發來的密信,趙煦覺得趙孝錫身為大宋的郡王爺,迎娶番邦的公主雖是一件好事。卻很容易對皇權造成威脅,原因很簡單,趙煦知道趙孝錫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