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對趙孝錫而言,無疑是個收穫之年。吞併了一個李朝之後。朝廷對於接下來組建安南各州府的事情,似乎也顯得不那麼關心。
除了在李乾德抵達汴梁城,彰顯了一下天朝上國的威嚴之後,趙煦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開春進軍大遼的軍事準備上。不少南方的禁軍,也開始往北方進軍集結。
這種異常的舉動,自然逃不過大遼方面的細作。能從這種邊境的氣氛中。感受到大宋只怕要興兵攻遼,大遼方面也出奇的。在冬季收縮兵力儲存糧草訓練騎兵以備戰事。
伴隨著趙孝錫懾服西夏,併成功挑起西夏於遼國的紛爭,又藉助遼國內亂。將原本強大的遼國,也打壓的實力受損嚴重。對於軍力復興的大宋。大遼也有所忌憚起來。
眼下大宋開始不斷調兵遣將,派往西北各地軍營冬訓,大遼方面只要不傻都知道。這是大宋準備攻打大遼的前兆,那就意味著,這場戰事絕對小不到那裡去。
要換以前他們國力強盛,面對這種情況他們肯定揮軍南下。可現如今,活躍在宋遼邊境的宋軍騎兵,讓遼國鐵騎也略有忌憚,小股騎兵根本不敢犯境。
現在大宋兵力開始集結。他們還主動湊進去找死,那麼結果無疑會得不償失。以其這樣,還不論加強軍備。開始在遼國各城,訓練青壯以備戰事的開打。
在西北活躍的騎軍舊將,得知朝廷要準備進攻大遼,自然覺得非常興奮。可是當他們得知,統兵將領並非是趙孝錫,而是當今天子。不少騎軍將領也覺得有點冒險。
相比朝中那些不知兵事,只知道拍腦袋下決定的人不同。這些在邊境。拿遼軍騎兵進行實戰的騎軍將領,卻非常清楚,遼國的騎兵實力有多強。
眼下他們看似每次都有勝算,可大多都是依靠布衣閣的情報,以多打小取得的勝利。真要一比一的交手,勝負還真的不確定。
遼軍騎兵馬術箭術豐富精準,宋軍騎兵則裝備優良,挑選的騎兵也是各軍中的精英。這樣的對戰,在臨戰的時候,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至於現在邊軍中的騎兵,說實話騎軍的統兵將領都知道。打打本國的步兵,相信沒什麼問題。真要跟遼國的騎兵對決,輸的可能性非常大。
騎軍打從趙孝錫組建以來,裝備武器都是大宋軍中最好的。而這些邊軍騎兵,自然沒這麼好的待遇。而且邊軍騎兵的訓練,也沒騎軍訓放心地交刻苦。
現任的騎軍指揮使張亭光,收到皇帝發來的秘旨,立刻召集了手下部將議事。這位當年的雁門關指揮使,如今也算大宋軍中,實權最重的一位騎軍將領。
可張亭光非常清楚,騎軍真正的實力,還是掌握在趙孝錫安排的那些各營騎兵統領手上。除此之外,趙孝錫那怕卸任統領之職,他在騎軍的威望依然沒人能及。
另外一個令張亭光有些無奈的是,趙孝錫的離開,也帶走了鬼騎軍的精銳。以至目前騎軍的實力總體不錯,可真正能獨立成軍的小股精銳,卻一直沒能訓練出來。
做為趙孝錫以前的副手,張亭光清楚鬼騎軍的精銳,大多都由武林人士組成。相比眼下騎軍中,大多都由普通精兵組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從成都路遷移到真定府,騎軍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當中。可在張亭光看來,眼下這支騎軍的實力,在他手上只怕未能完全發揮出實力來。
唯有趙孝錫迴歸,騎軍才能真正爆發出超強的戰鬥力。只可惜,趙孝錫被一紙聖旨發配到瓊州,身為臣子的張亭光,對此也無能為力。
眼下皇帝發來秘旨,準備兵發大遼,騎軍還是此戰的主力先鋒。做為騎軍指揮使,張亭光自然感覺壓力甚大。三萬騎軍,又豈是遠超三十萬大遼騎兵的對手呢?
看著滿堂的騎軍各營統領,執掌帥印的張亭光,很放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