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形式論,鄙意以為陸刻本最佳,清疏悅目,為各本所不及。陳氏跋
敘著者自道其治經之難,雲漏下四鼓者四十年,常與老妻焚香對坐,參證異
同得失,論不合,輒反目不止,語甚有風致,此亦《世說》中之好資料也。
邵氏《爾雅正義》昔曾有之,惟見《釋蟲》果贏蒲蘆注下仍主化生之說,
私意甚不滿,亦備品而已。
去年又得一部,白紙早印,清潔疏朗,為望江倪氏舊藏,有大雷經鋤堂
藏書及倪模諸印,卷中《釋宮》以下硃批甚多,大抵有所糾正,此亦不愧為
二雲之諍友也。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書房一角》
山海經釋義
小時候在書房裡讀書,雖然背得很熟,後來大抵不感到什麼興趣,但是
自己隨便看的卻時常想起,即使是極平凡的書也覺得特別有意思,《山海經》
便是其一。那時最初見到的《山海經》不知道是什麼板本,總之是極粗糙的
坊刻,中本黃紙印刷,每半葉一圖,雕刻拙劣,但心甚喜愛,其中龍首馬蹄
的&ldo;疆良&rdo;影象至今還清楚的記得。以後又見過彷彿是廣百宋齋的一種石印
本,圖用紅綠套印,亦是中本而半頁有四圖,殊不明晰,故記憶不清,此兩
書均早已失去,不復可蹤跡矣。
經過了三十年之後,重新再買《山海經》來看,卻是別一路的東西了,
如畢秋帆的《新校正》,郝蘭皋的《箋疏》都是純正的學術書,沒有影象,
吳志伊的《廣注》雖說有圖五卷,現在卻也不見,汪雙池的《山海經存》石
印本有圖,但是重描得不好,覺得還不如坊刻粗本尚有古拙之趣。
最近所得有王德徵的《山海經釋義》,明萬曆丁酉年刊,在今三百四十
餘年前,有圖七十五葉。據《四庫總目》卷一百四十四&ldo;小說家類&rdo;存目二
雲,是書全載郭璞注,崇慶間有論說,詞皆膚淺,其圖亦書肆俗工所作,不
為典據。案《山海經》多記怪物,畢氏書序雖力說未嘗言怪,亦只是惟理的
解說,未足憑信,因此圖多怪相正是當然,即使根據唐宋人畫本,也未必便
足為典據,所可重者只是古耳,今《釋義》本在我所見已是最古之圖,雖出
自俗工亦無妨礙也。《鄭堂讀書記補逸》卷十六雲,是編就郭景純注本,於
每節後各為之釋義,詞多膚淺,於經注無甚發明,間有駁及經文,尤為乖謬。
此評語蓋本於《四庫存目》,別無新意,惟特別提出駁及經文,是已能知《釋
義》之要點,但持與畢郝諸氏之書相較,則明清學風不同,自難以並論矣。
《釋義》郭璞序後蔣一葵識語中有雲,景純語怪專信物,德徵語常專信理。
此語極得要領,蓋《釋義》非箋疏而是批評,往往反駁經語為不可信,其實
此惟理主張與畢氏本無二致,但與經生家法不合,為鄭堂所不喜正是難怪也。
我頗喜《釋義》的話,但也更愛那些俗工的畫,《海內經》雲南方有神
曰延維,人首蛇身衣紫衣,大為王君所笑,而其圖觀之亦復有趣,(惜未畫
紫衣,)蓋論事理應疾虛妄,若作小說看時,姑妄言之姑聽之,正亦不惡也。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書房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