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曰《生命》。我是不懂
美術的,只聽說他的畫是神秘派的,叫做什麼
orphis,也不知道他是哪裡
人。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日,周作人於北平。
□1929年
11月刊&ldo;北新&rdo;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據《過去的生命》
紹興兒歌述略序
《西河牘札》之三&ldo;與故人&rdo;雲:
初意舟過若下可得就近一涉江水,不謂磋跎轉深,今故園柳條又生矣。江北春無梅
雨,差便旅眺,第日燻塵起,障目若霧,且異地佳山水終以非故園不浹寢食,譬如易水種
魚,難免圉困,換土栽根,枝葉轉悴,況其中有他乎。向隨王遠候歸夏邑,遠侯以宦跡從
江南來,甫涉淮揚躐濠毫,視夏宅棗林榆隰女城茅屋定謂有過,乃與其家人者夜飲中酒嘆
曰,吾遍遊北南,似無如吾土之美者。嗟乎,遠遊者可知已。
正如人家所說,&ldo;西河小牘隨筆皆有意趣&rdo;,而這一則似最佳,因為裡
邊含有深厚的情味。但是,雖然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我的意見卻多少有點兒
不同。故鄉的山水風物因為熟習親近的緣故,的確可以令人流連記憶,不過
這如隔絕了便愈久愈疏,即使或者會得形諸夢寐,事實上卻總是沒有什麼關
繫了。在別一方面他給予我們一個極大的影響,就是想要擺脫也無從擺脫的,
那即是言語。普通提起方言似乎只注重那特殊的聲音,我所覺得有興趣的乃
在其詞與句,即名物雲謂以及表現方式。我嘗猜想一個人的文章往往暗中受
他方言的支配,假如他不去模擬而真是誠實的表現自己。我們不能照樣的說,
遍覽北南無如吾語之美者,但在事實上,不能不以此為唯一根據,無論去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