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價值量,又有絕對值相等的,虧欠地殼等環境因素的價值量債務,或稱之為生態環境債務),而這種價值量債務始終儲存在商品中,伴隨商品整個生存過程,一同出生,一同消失,一同轉移——進行商品買賣的時候,貨幣是用來衡量正價值量的,反貨幣是用來衡量價值量債務的,都是商品含有價值量的一種計量。

這裡有個問題,反貨幣不是應該計量商品負屬性嗎?是商品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價值量損失的標註,而不是什麼狗屁債務?我得說,從物理、化學等等領域來判斷一個物體,它們的危害作用、有益作用之和,基本上都無限趨近於“0”,因為在客觀世界只存在規律,不存在物質的好壞之分。我們把這些物體加工成商品,在物體上製造了某些好處,同時也製造了某些壞處。這樣好像還是不準確,換一種說法,人類對物體進行加工時,從客觀世界拿出一些有益作用使用,與之相平衡的有損作用也就跟著顯露,並作用到人類社會身上。

說到這裡,是不是有人會說:“既然反貨幣只是商品含有價值量的另一種表現方式,人類社會一直都沒有使用,提出來有何用?浪費時間?”

現在,我就來討論一下,反貨幣是不是已經存在。

甲到乙的店子裡買值1克黃金的一瓶水,但是甲沒有帶任何貨幣,也沒有任何能進行交換、抵押的商品。這個時候,交易要完成的話,只有一個辦法,賒賬(打欠條、白條等都是同一回事)。

假設,甲乙賒賬的交易已經完成。現在來分析一下,這瓶水到底是跟什麼進行了交換?

很明顯,這裡沒有國家、團體、個人發行的任何普通貨幣;其次,“賒賬、打欠條、打白條”等東西雖然可以算作這瓶水的交換物,對於買賣雙方而言,並不是商品,只是交換的憑證,而這些憑證本身沒有價值量,而是一種債權、債務——1克黃金“債”的標記。

再舉個例子:甲在乙店子裡用普通貨幣購買了一臺家電,支付了1克黃金。可是這1克黃金所購買的商品,不只包括已經屬於甲的這臺家電,還包括這臺家電的“在一定期限裡,發現有質量問題,可以無償退、換;在一定期限內,出了故障,可以無償進行維修;在一定期限內……”等等的售後服務。

在這個買賣過程裡,能讓甲享受這些服務的,並不是家電本身,而是作為標識的發票、服務卡、家電品牌等等的紙張憑證、標識性憑證。在這裡,這些憑證對甲乙雙方而言,本身不具有任何價值量,具有價值量的是這些圍繞家電的“服務”。甲並沒有把這些服務帶回家,只帶著這些憑證走了——這也成為了一種債務、債權。

第三個例子:甲在乙的商店裡,用普通貨幣購買了一個1克黃金的商品,沒有任何售後服務,只有這一個商品,但是,甲在使用這個商品的時候,給甲或者第三者造成了價值量損失(不計較數值的大小)。

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具有的1克黃金價值量跑到哪裡去了?是把所有價值量加入到新的商品裡去了?還是憑空消失了?存在三種情況:

1、商品還完好,商品的價值量沒有損失(例如小刀割傷了手指,對小刀造成的磨損可以完全忽略);

2、商品受到了破壞,含有的價值量加入到其他商品(包括物質資本、文化知識資本、工序資本的商品)中去了——本身具有的價值量甚至降到0克黃金以下。

例如,爆炸後的原子彈,原子彈殘留在爆炸現場的碎片,雖然具有一定能加入到其他商品的殘餘價值量,但是要使用它們,很可能需要花費超過這個價值量數值的幾十、百、千、萬……倍的價值量。整體而言,這個原子彈再作為商品,價值量,極有可能已經變成負數了——不使用這些價值量,那麼原子彈不再是商品,價值量就變成0克黃金。

3、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