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損失數值都是隨意填充的)。
此次交易的結果,甲必定受到損失。當甲乙丙三個人的生產都恢復到正常的供需平衡時,乙手中又有黃金這種商品的時候,甲肯定就會用羊去交換黃金。甲乙兩個人都認識到黃金儲藏價值量的功能,乙不想用黃金給付,甲只想收黃金,兩個人為了避免損失,經過協商之後,交換關係變成:1頭羊=克黃金。甲帶著黃金到丙這裡交換鴨子的時候,跟丙商量,因為上次丙的產量不夠造成了甲的損失,黃金儲藏價值量的功能相比而言就非常強了,再把自己跟乙的交換拿出來舉例,於是,就把鴨子與黃金的關係進行調整:3只鴨=克黃金。丙又到乙那裡去交換雞——因為等價交換是基礎:3只雞=克黃金。
在這裡,黃金作為儲藏價值量的商品,對於甲乙丙三個人來說,黃金與各個商品的關係,因為等價交換是基礎,都有相同的變化,變成了,根本不影響自己的生產與交換,所以用不著再次進行價值量迴歸的調整。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可以說,甲受到的損失,透過三個人的共同決定,有部分加入到黃金裡了?同時,黃金的貨幣功能已經逐漸完全發揮出來,離成為真正的貨幣不遠了。
接下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市場上的黃金數量,不足以衡量用來交換的商品的價值量時,黃金作為商品而言,供需平衡肯定是被破壞了,我想有兩種方法來恢復這種平衡:一種方法是提高黃金標記的價值量;二種方法是尋找更多的黃金。
如果是第一種的話,那就是說,人類不用再生產任何黃金,集體決議提高黃金的名譽價值量就行了,這就是在把黃金使勁地往純粹的貨幣中推——這個決議進行的時候,就是一種對黃金進行的再加工,價值量再一次加入了黃金,沒有破壞等價交換(加入的價值量來自於另外兩種資本)。可是,這樣的情況連續出現了幾次之後,肯定就會有人發現:“黃金這個東西,越來越貴啊!”等價交換就會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文化知識商品而崩潰:一、有人私底下尋找更多的黃金,花費1克黃金價值量弄來1克黃金,投入市場,等價交換崩潰;二、有人在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交換出去的時候,限制對方必須使用黃金,在交換自己需要的商品的時候,自己就用其他商品,市場裡流動的黃金就會越來越少,黃金標記的價值量數量就會越來越高,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人再拿出黃金來進行交換,總體上來講,黃金標記價值量的不斷增加,肯定會給這些人帶來前後的利潤差,等價交換至此開始破碎。兩種情況一起出現,等價交換的體系就會逐步完全破碎。
第一種方法的失敗促使大家使用第二種方法。可是,在開始挖掘尋找黃金的時候,挖掘出重量為1克的黃金,花費掉的價值量本來只是1克黃金,可是市場上黃金的價格一直保持著不變,這樣誰知道黃金的供需量到底平衡還是不平衡?如果不平衡的表現是第一種方法的提高價值量標記數值的話,到了那個時候,開始挖掘尋找黃金的人肯定就能獲得利潤;如果不管有沒有不平衡的表現,始終保持著黃金的生產,當黃金的流通量已經恢復到原來的平衡時,挖掘黃金的人也就不可能停歇下來,導致出現新的情況——黃金的流通量超過了需要,繼續維持等價交換的話,有部分黃金就不能到市場流動,持有這些黃金的人,黃金含有的價值量以及標記的價值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憑空消失,有人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就把黃金當成其他商品的原料,進行再加工,可是這種改變形式後卻依然存在於市場中的黃金,根本就不可能改變黃金生產相對過剩的情況,而且還會因為再加工或再生產時,在黃金上花費了更多的價值量,而導致其他種類商品的數量的減少,加劇黃金這種商品含有的總價值量與其他商品總價值量之間的差距,無法流通的黃金將會更多,為了避免這種損失——有人就會打破黃金與其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