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集武媚奪權
烽火連天,狼煙再起。
裴行儉聞報鐵勒來犯,遂整軍正面迎敵,復遣裨將何迦密自通漠道出兵,程務挺自石地道進發,奇襲掩取金牙山。
阿史那伏念戰而不勝,與曹懷舜約和而還,比至金牙山時,已失妻子輜重。於是進退失據,復因士卒多生疾疫,只得引兵北走保細沙。
裴行儉又使副總管劉敬同、程務挺等各率單于府兵,自後追躡不捨。伏念自恃道路險遠,唐兵必不能至,不復裝置。
劉敬同與程務挺率軍到達保細沙,突然發起衝擊。
阿史那伏念狼狽慘敗,不能整其部眾,於是乾脆擒執阿史那德溫傅,從間道詣行裴行儉大營請降。
唐軍候騎見大批突厥騎兵奔至,蹄聲震地,塵埃漲天,急還中軍大營稟報主帥,唐營將士因大軍在外,營中空虛,皆都震恐。
裴行儉笑道:此乃伏念執溫傅來降,非來作戰也。然受降如同受敵,不可無備。
乃命整軍嚴備,同時派遣使者往迎阿史那伏念,問其來意。少刻使者回報,果是伏念率其各部酋長,捆縛溫傅來詣軍門請降。
由是裴行儉於談笑之間,便盡平突厥餘黨,押送阿史那伏念、阿史那德溫傅還歸京師。高宗怒其反覆,命將二人皆處斬於市。
鹹享四年十二月丙午,弓月、疏勒二王遣使來至長安,請求歸降。
當初西突厥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因被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譖殺,導致諸部離散,弓月及阿悉吉皆叛。蘇定方率軍西討,生擒阿悉吉以歸;弓月部便南結吐蕃,北招咽面,共攻疏勒,盡降其眾。
唐高宗遣鴻臚卿蕭嗣業發兵討之,則唐軍未至,弓月部大懼,遂與疏勒皆都遺使入朝請降。高宗念其主動來歸,遂詔命赦免其罪,遣還歸國。
自此而後,西域之地復歸平定。
咸亨五年正月,因突厥叛首伏誅,弓月、疏勒俱降,西部再無後顧之憂,唐高宗便始專注東方,對新羅進行清算。
於是下詔:罷除文武王官爵,改立其入唐宿衛之弟金仁問為新羅王;更派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為雞林道行軍大總管,衛尉卿李弼、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副之,率水陸大軍二十萬,東征討伐新羅,並送金仁問還國就職。
劉仁軌領旨,率軍東向,橫渡瓠蘆河,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新羅重鎮七重城。
同時徵發靺鞨兵助戰,浮海進攻新羅南境,亦獲大勝。
李謹行屯駐買肖城,經略其地,亦獲勝績,唐兵三戰皆捷。
高宗聞報大喜,命進封劉仁軌為樂城縣公,其子侄三人隨徵有功,皆被授予上柱國。訊息傳至汴州尉氏,鄉民感到光榮無比,遂將劉仁軌故居稱為“樂城鄉三柱裡”。
新羅王見唐軍勢大,遣使入朝謝罪,並獻貢品。
高宗以為滅亡新羅時機未至,乃詔命劉仁軌等回師,赦免金法敏之罪,復其官爵王位。新羅併吞百濟及高麗現實,亦只得承認。
是年秋八月壬辰,高宗秋祭太廟以歸,追封皇室列祖。改元上元元年,大赦天下。
九月癸丑,追復長孫無忌官爵,使其陪葬昭陵,以無忌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
武氏既被封為天后,乃於上元元年十二月上表,建議勸課農桑、薄斂賦徭等十二事。高宗覽奏,大加稱讚,並下詔書褒美天后治國之才,皆命依奏,即時頒行於天下。
上元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波斯王卑路斯入朝,與唐高宗初次相見。
先在龍朔元年,唐朝便在波斯建置波斯都督府,並詔封卑路斯為都督。不久波斯為大食所滅,卑路斯因此東入長安,正式依附唐朝。
唐高宗優禮以待,授卑路斯為右武衛將軍。卑路斯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