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血雨腥風。 趙王劉曜大殺巴氐降俘,徐庫彭及部眾五千餘人成為刀下之鬼,長安城血流成河。 巴、氐各族人義憤異常,於是奮起反抗,共推巴氐歸善王句渠知為首,起兵反趙。羌、氐、巴、羯三萬餘人盡皆響應,由是關中大亂,前趙局勢危殆異常。 劉曜大悔,只得釋放遊子遠,詔命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雍秦諸軍事,領兵前往平叛。 字幕:遊子遠,馮翊大荔人,初隨漢主劉淵起事,拜為光祿大夫,頗具智謀膽略。 遊子遠奉詔受職,先不檢點兵馬出京,再次叩拜進言:臣謂陛下宜宣佈大赦,並採用赦免從犯、瓦解各族首領之計,分化起義諸部,然後進兵鎮壓。 劉曜此時言聽計從,一一照準施行。 遊子遠於是趁機進兵,先攻破據守陰密之巴氐句氏。復引得勝之兵,擊滅隴右氐羌首領虛除權渠;再用當年諸葛武侯平蠻攻心之策,分化諸路叛軍。 隴右氐羌部族由此心服,盟誓再不反叛。遊子遠就此穩定關中,並遷徙巴、氐部眾二十餘萬人,皆都安置於長安周圍,派官吏監督管理。 趙主劉曜大喜,敕封遊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事。 其後劉曜又親征巴、氐渠帥楊難敵,遷楊難敵部將楊韜等萬餘戶於長安,又平定奉州陳安叛亂。關中既定,劉曜引兵趁勢西進,開始大舉用兵涼州,來徵張茂。 鏡頭轉換,按下關中,復說涼州。 畫外音:建興六年,涼州刺史張寔不奉司馬睿太興年號,自立涼國政權,史稱前涼。次年正月,南陽王司馬保自稱晉王,拜張寔為徵西大將軍、儀同三司,張寔陽奉陰違,並不推拒。不久陳安背叛司馬保,率氐、羌之眾進逼上邽,司馬保被迫遷往祁山,覆被劉曜逼迫遷到桑城,欲投奔張寔不果,憂急而死,手下萬餘人逃奔涼州。 張寔由此自恃地形險要偏遠,驕縱恣肆。 建興八年,張寔之弟張茂入宮,來見其兄告變:大涼國將變生肘腋,皇兄知之乎? 張寔:何人如此大膽? 張茂:便是皇兄心腹之將,中護軍將軍閻涉、牙門將軍趙仰。 張寔:你怎得知? 張茂:兄長不知,早有京兆人劉弘,擅長旁門左道之術,客居在我涼州天梯山上,傳道授徒。我國內從其受道者有一千餘人,皇兄左右之人,亦多有暗中崇奉者。閻涉、趙仰皆為劉弘同鄉,暗中密謀殺害兄長,奉劉弘為主,幸被小弟得知,故來密報。 張寔:如此怎好? 張茂:請誅劉弘,其禍自消。 張寔信以為然,遂命牙門將史初引兵五千,前往天梯山拘捕劉弘。 未料史初引兵剛剛出城,閻涉等便懷藏兇器入內,將張寔殺死在外寢,時年五十歲。 史初兵到天梯山,只一戰便擒劉弘,押回京城。朝臣公議,以妖言惑眾之罪將其割舌,後於姑臧城街市處以車裂,並誅殺劉弘黨徒數百人。 此時因為張寔被刺,眾臣複議儲君人選。 左司馬陰元等人以為張寔之子張駿年幼,無力執政,於是推舉其弟張茂繼位。 張茂推讓再三不得,於是承即兄業,自稱涼州刺史、西平公;復下敕令大赦境內,任兄子張駿為撫軍將軍,上諡張寔為昭公。 便在此時,邊關急報姑臧城內:趙主劉曜出兵,前來征伐我涼州! 涼州軍民數十年不經戰事,聞說匈奴大軍來伐,不由為之震怖,一夕數驚。 此後哨馬不斷報來:劉曜大軍二十萬長驅進入西河,臨河紮營,百餘里內鐘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 張茂自知己非趙軍敵手,遂急遣使臣,盡搜府庫,以牛羊、金銀、女妓、珍寶、珠玉及涼州特產,貢獻至劉曜軍營,犒勞趙國六軍將士,並向趙國稱藩為臣。 劉曜此時亦無把握平滅涼州,於是借坡下驢,準受其降,並署任張茂為西域大都護、涼王等職,旋即還師長安。 鏡頭轉換,按下前趙,復說後趙。 字幕:太寧二年,後趙司州刺史石生攻殺前趙河南太守尹平,更掠新安縣五千多戶。 自此兩趙之間頻發戰事,河東及弘農兩郡淪為戰場。 次年,西夷中郎將王騰刺殺幷州刺史崔琨,以幷州之地軍民歸降前趙。 與此同時,東晉司州刺史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