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媽媽在一旁搭聲兒:「玉姐恐怕不止做這些,平日裡還得爬爬樹,養養兔子,出些奇怪的點子,然後看看雜書。」
湘玉不好意思撓撓頭,胸前的花絲鑲紅瑪瑙長命鎖蹭在綢面的孔雀裙上,發出鐺鐺的聲響,她坐到小交杌上,捏了一塊梅花香餅,含含糊糊道:「這些也是正事。」
本朝文人雅士文採風流,吟詩作詩盛行,只是這是男人圈裡的,縱然湘玉是現代人的思想,奉行男女平等,可這是封建的古代,作為女子的才學造詣再深厚,也不如打算盤、看帳本來的實在,哪家的太太整日吟詩作賦的?
馮氏便是一個例子,缺了料理後宅的本事,作為正室也受人鉗制,有理說不出,這些年湘玉看著馮氏轉變之下後宅的變化,感嘆時移世易,她既然穿了這一世,便要過的如意!
趙媽媽所說的雜書,其實是《左傳》這類的史書,湘玉的大學老師常說,讀史使人明智,至於爬爬樹之類的調皮事,是她久居後宅釋放自己情緒的一種方法,好在年紀小,大家一笑而過。
蘇重秉在明年夏天要進行鄉試的選拔,若是中了便是舉人,中舉並不容易,不然也不會出現《範進中舉》裡中舉後瘋癲的情況,鄉試競爭激烈,蘇家人對這次考試很重視,蘇重秉年僅十三歲,博學多才,見識遠在當年同齡的蘇鴻良之上。
只是蘇湘玉覺得自己哥哥有一點不好,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越大越一板一眼,湘玉很同情以後的嫂嫂。
古代男子比女子自由的多,蘇老爹在蘇重秉和蘇重明七八歲的時候,就會帶著兒子出去逛逛集市,吃吃酒樓,可女兒就沒這待遇啦,最多就是去去寺廟,上上香,還得罩上面紗。
馮氏倒是熱情於佛前進香,自從幾年前丁老先生給馮氏調了身子之後,她便一直在遵醫囑喝藥,只是幾年過去了,依舊無孕,蘇老爹每個月會有六七天歇在正房,按理說也沒少耕耘,無奈就是沒動靜。
馮氏雖然著急,每年沒給寺裡捐香油錢,但失望久了,心思也淡了許多,一心一意守著一子一女過日子。
蘇老爹的官位連任了一次,一直在動心思調回京城,宗族老家皆在京城,從京裡外放不過是想攢些政績。
蘇老爹的信一封封往京城寄,然無論是蘇家還是趙家,給的回信都是:湖南寶地,切記愛民恤物,勤於政務,歸京之事不急在一時。
蘇鴻良官場多年自然不是白蓮花,嗅到蟄伏在平靜下的危機。
蘇老爹如今十分仰仗長子,待把信件展開,蘇重秉看後沉思片刻道:「想來此刻回京時機並不合適,信中不宜多說。」蘇鴻良點頭,為父也是這般認為,湖南人傑地靈,河山大好,多待幾年未嘗不可。
☆、第6章 後花園的意外(捉蟲)
哪個閨中的小女兒沒有兩三個小閨蜜?湘玉也不例外,她雖年幼,馮氏已經開始帶她參加上層貴婦的社交圈了,蘇鴻良發過話,不給哥兒姐兒相看,以後是會回京城的。
長日寂寞,這些正室夫人們湊在一起,吃吃茶,磕磕瓜子,八卦一下誰家的內宅事兒,在外賢良淑德、大方得體,可哪個女人沒有促狹的一面?不過是平日掩飾的好罷了。
婦人們談天,便把女孩兒們撥到一起,年紀相仿的在一起頑,天長日久,也有了深厚的友情。
馮氏不愛帶著蘇湘雪出門,她也有話去堵蘇鴻良的嘴:不是我偏向,這又不是正式的宴會,左不過就是太太們無聊打發時日,各家帶的都是嫡出的孩子,我帶著湘雪算什麼話?
湘玉願意和馮氏出門,她和轉運使家的唐二小姐、通判府家的何三小姐交好,在家裡同齡額只有湘雪,湘雪整日忙於功課,萬姨娘和馮氏心照不宣,都不願意兩個孩子玩兒,一方怕學了湘玉的不學無術,另一方怕學了湘雪的小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