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記載的鄭和下西洋有二百多條船,可那是明帝國傾一國之力打造出來的艦隊,而他今日卻早於鄭和,在海上形成了這麼大一支船隊,靠得卻不是大宋帝國,全憑他和手下的弟兄們一刀一槍的換來的,更和鄭和不同的是,他的船隊這次沒有南下,而是調轉了船隊開始北上,朝著東北亞那個罪惡之國行進,而且他們的目的也大大的不同,鄭和船隊下南洋只是宣揚國威,開拓貿易,而他的船隊的目的卻是要前去報復,揮灑血腥。裸的屠殺和掠奪將成為這次航行地主調,沒有什麼友誼,更不會有任何善意!
百年之後蒙古大帝國也曾經揮師徵倭,但卻落下一個慘敗的下場,那麼這次他傾伏波軍全軍之力。又能得到一個什麼結果呢?
神風庇佑,不過是倭人的意淫罷了,最多也只能說他們走了狗屎運而已,否則的話,恐怕後世將不會再有日本這個名詞了,徐毅才不相信豬狗不如的倭人會有什麼大神庇佑他們呢,他相信地是實力和周密的計劃,這一點上,他相信自己比起後世蒙古人要考慮的周到許多。而且別看他的船隻數量遠沒有蒙古人的多,但他絕對相信自己這支船隊的實力將遠遠過後世蒙古人的力量。
看看蒙古人徵倭的時候,都用了些什麼船隻吧。要麼是從南宋手中接收過去的戰船,可惜這些戰船卻大多都是內河戰船,要麼就是責令高麗國為他們趕製地一批垃圾戰船,這些船隻更是不堪,居然是用廢舊船隻拆卸的木材臨時拼湊起來的,難怪還沒有遇上一場大風就分崩離析,白白損失了數萬將士地性命,當然那個南宋降將范文虎也不能不提,要不是這個傢伙的畏戰。臨陣逃脫,來了一個獨帆走高麗的話,可能也不至於敗得這麼慘!其中少不了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那次蒙古遠征軍其實是由眾多力量集合而成的,既有蒙古人,也有南宋降軍,更有高麗兵馬,船隊中將士們的厭戰情緒高漲,將領之間矛盾重重。號令的無法統一也是他們作戰失利的一個根本原因。更加上這些兵馬中大多數人居然是旱鴨子,沒有一旦水上作戰的經驗,上船就暈的要死,更可笑地是他們為了減小船隻的晃動幅度,居然想出了將船隻連在一起的辦法,結果是步了三國時代赤壁之戰曹軍的後塵,不過不同的是,曹軍船隊是被東吳一把火給燒掉了,可蒙軍卻是遭遇了大風之後。船於船之間相互碰撞。自己把自己幹沉,就著種低劣的組合想要打勝仗。還真是個笑話!
而他的船隊則沒有這麼多倒黴的問題,這次出征的所有船隻都是從他地伏波軍各地選調出來的堅船,所有船隻都是經過了一再的檢查,確保了船隻的堅固,更是經過眾多船匠們日夜休整,可以說是結實的不能再結實了,絕非後世蒙古人弄來的那些破船可比,即便真是遇上了風浪,也不見得就一定會造成很大損失。
二是他的船隊中的水手都是多年行船的老手,又都是經過他伏波軍專職水軍輪訓隊進行過專門地操練,駕船地水平豈是那些蒙古軍臨時拼湊旱鴨子可比!這些人可是在海上什麼風浪都經過了,保不準真的遇上大風大浪,也不怵這些水手們會驚慌失措,而他們更不會蠢到想出將船隻綁在一起地笨主意。
再就是他這次出征所有的部眾都是伏波軍挑選出來的精銳,根本都是出自他一家,諸將又都是他的鐵桿捍衛,號令不通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出現,更不要說士氣問題了,現在這幫將士們各個氣沖斗牛一般,求戰之意早已達到了頂點,何況他的遠征軍的裝備還是當今世上最為先進的!比起蒙古軍拼湊起來的那支艦隊不知道強到什麼地方去了!
徐毅分析過這些情況之後。認定了自己有這麼多優勢存在。要是這一仗還打不贏地話。那他就真該自己找一塊豆腐一頭撞死算了。
“傳令船隊按計劃路線。北上繞過流求島北段。從雞籠寨前面透過。轉向東北方向行進!”徐毅看了看漸漸消失在背後地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