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納爾,土爾、凡爾登。在這四座城市構建了堅固的要塞群。
整條防線全長兩百多公里,其中以四座城市為核心,圍繞著四座城市打造了一條几乎完美的防線。
在厄比納爾與土爾之間,還故意留出了一道缺口,為的就是引誘漢斯帝國的朝這裡進攻,然後利用地理優勢,殲滅漢斯帝國的有生力量。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施利芬就制定了一個鉗形攻勢計劃,將漢斯帝國的軍隊分為兩個集團軍,一個在正面抗住高盧帝國的攻勢,另外一個集團軍則從凡爾登轉道西南,直接從比利時殺過去。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漢斯帝國只需要用少量的犧牲去牽扯敵軍,然後漢斯帝國的精銳就可以把戰火燒到高盧,重新復現當年普法戰爭的那一幕。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施利芬選擇性的放棄東線。在東線只留下了少量的漢斯軍隊,然後配合奧匈帝國,去抵擋羅剎國的進攻。
這裡需要提一句,羅剎國在大夏的慫恿之下,已經加入到了協約國。
原本來說,按照施利芬的計劃,這種放棄東線,主打西線的策略是可行的。
因為施利芬很清楚,現在的協約國主力,就只有約翰,高盧和羅剎國。
但是羅剎國國內矛盾重重,沒有多少戰爭潛力,即使東線失利,以羅剎國的實力來說,對漢斯帝國造成的威脅也很有限。
同時由於漢斯帝國抗住了約翰和高盧,那麼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就可以在東線投入大量的兵力。
施利芬覺得,即便這兩個老牌帝國在怎麼拉跨,也不至於二打一,還打不過一個羅剎國吧。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打不過,那能守住現在的戰線也行啊,只要漢斯帝國能夠把西線的高盧和約翰國擊敗,就有足夠的時間返回去打東線戰場。
這樣一來,他們同盟國不就贏了嗎?
所以,施利芬才會制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計劃,在西線集中了79個師,而在東線,只預留了10個師。
東西兩線的兵力分配幾乎達到了驚人的1:8。
而西線,為了能夠更好地實施,把戰火燒到高盧國的原則,施利芬同樣的整個西線分成了左右兩個集團軍。
在左集團軍,也就是那個需要正面抗住高盧國進攻的那個集團軍,施利芬指給了11個師,剩餘的全部劃到了右翼。
喜歡大軍閥:帝國二世祖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大軍閥:帝國二世祖【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