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到底背個啥子東西喲?”之類的,如同看猴一般。
“文化沙漠!我大四方還真是一個文化沙漠吶!”面對路人的目視和指點,王勃倒是沒有多大的不自在,只是感覺自己的家鄉還真是有點“窮鄉僻壤”,“不太開化”之感。
如果說一般的路人見王勃揹著琴盒還只是目視跟指點,一進入四中校園,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趕早讀的學生群中,他的這副“文藝範兒”,簡直就有些“驚駭世俗”了。
“這傢伙想幹什麼?”
“他會彈琴?”
“他背上背的是吉他吧?”
“不曉得,有可能是小提琴。”
“小提琴的盒子哪有那麼大?我估計是大提琴。”
“光猜有啥子用?直接上切(去)問他噻!”
“切!要問你切(去)問!老子才不切問!”
“……”
在王勃從校門走向自己班級的這段路上。幾乎所有人,從初一到高三,無不對他側目。在背後指指點點,小聲的議論,紛紛猜測這個揹著琴盒的男生到底是誰?哪個年級?哪個班的?那些凡是在學校內見過他的學生,回到自己班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周圍的人擺自己剛剛在校園內碰見了一個怪人,一個膽大的,與眾不同的傢伙。那個傢伙的背上揹著一個碩大的琴盒。昂首提胸,若無其事的朝高中部走去。
而王勃自己班上的同學,見他揹著一個大琴盒走進教室。愕然,驚奇,不解,幾乎立刻就炸了。紛紛圍了上來看稀奇看古怪。然後一個又一個問題扔向他:
“耶,勃哥,開始玩高雅了嗦?”
“王勃,你背的是吉他吧?開啟看一下噻!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吉他。”
“不是吉他是啥子嘛?就是吉他!我在少年宮見過的。王勃,買這個要好多錢喃?看起來好吃皮(厲害)喲!恐怕很貴吧?”
“王勃,你咋個想起玩吉他了喲?還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哈!”
“王勃,你到底會不會彈吉他喲?你不會是假打哈!”
“……”
王勃沒想到自己背個吉他到班上來竟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心頭不由再次感嘆了一聲大四方的“文化沙漠”。面對眾人七嘴八舌的問題,他也懶得回答。瞅了眼左手腕上的時間,見離早讀還有十來分鐘,乾脆開啟吉盒,拿出吉他,一屁股坐在自己的課桌上,抱著吉他對圍著他的眾人道:
“給大家談一曲《卡農》,解解悶。”
周圍的人見王勃開始要彈吉他了,都一副大感興趣的樣子,圍著他,各種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也小了下來,等著他的彈奏,或者出醜。
《卡農》是德國巴洛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千古名作,被譽為世界首選古典音樂入門曲目。曲調優美,纏綿,歌頌愛情的哀婉和悽美,十分的好聽。
對於《卡農》這首世界名曲,歷史上有多個版本,鋼琴版,小提琴版,豎琴版,長笛版,銅管版,包括吉他版等十幾二十個版本。王勃第一次接觸《卡農》,便是在網上聽的一個吉他版,由美國指彈演奏家tace bundy所奏,當時被驚得不行,簡直覺得就是人間天籟。那個時候,他已經從公司辭職,賦閒在家,正在家中自學吉他解悶。聽了這首由tace bundy演奏的卡農後,王勃立即湧起了一股想親自彈奏《卡農》的衝動。
但是他這一試,便是兩年。直到兩年後,他才能完整,流暢,接近完美的彈奏出《卡農》這首感動了無數人的世界名曲。
跟普通的校園民謠不一樣,指彈卡農,需要更快的手速,更高超的技巧,對節奏的把控,指法的編排,按弦,掃弦,和點弦的分解,都不是一般的曲子能夠比擬。
特別是tace 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