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經期後開始腫脹,在發情高峰期變得鮮紅、發亮和十分腫脹。在這一期間,雌性表現出強烈的性慾,她尋求雄性為伴,雄伴也會主動來和她交配。然而發情期一結束,這一切就全過去了,雌性不再是一個性目標了,交配也就不再發生。
在一年中只有少數時間能夠交配,這當然大大地影響到種的繁衍。所幸的是,人類卻沒有固定的發情期,而在任何時候都能接受性刺激,都能發情,都能性茭,這也是人類的性進化中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對於繁衍人口、增添歡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什麼人類不像動物那樣有發情期呢?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大腦發育的結果,長期的反覆的性茭實踐,使性茭成為一種受到訓練的活動,使大腦中充滿了性內容,即使特定的刺激物沒能把它激發起來,它也知道怎麼辦。這樣一代代地傳了下去,留在大腦中的性內容就變成一種經常起作用的性訊號,而且成為一種遺傳因素,於是雌性的發情期就逐漸消失了。
還可以談談Chu女膜,這是人類的女性才具有的,因為從黑猩猩、大猩猩及猩猩的身上,都找不到任何類似人類Chu女膜的構造,所以可以推測,Chu女膜是在人類這一系和猿類“分手”之後所發展出來的,大約是在距今400萬年到4萬年之間。Chu女膜的起源大概是一個次要的天生缺陷,就像有蹼的手指或腳趾一般。Chu女膜比盲腸或扁桃腺更沒有什麼用處,然而在身體符號學裡,Chu女膜可能是一種符號,它可能是過去那些好妒忌、佔有慾強的男子性選擇的結果,他們想借此保證女人的貞潔,對抗性的背叛。
一般認為,人類之講求女子的貞操,只是近幾千年來私有制出現之後的事情,如果把貞操觀念加於多少萬年前的人類的老祖宗,未免“超前”得有些滑稽。可是生物學家們卻從某些生物的特性上來加以解釋。他們發現:某些魚類及昆蟲的雄性會進行“生殖傷害”,在交配後把雌性的蔭部撕開。關於這種行為,進化論學者的解釋是:儘管它很殘忍,卻不失為一種阻擋意圖染指者的方法,不讓其他雄性再進入這個領域。而Chu女膜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保證了性茭前而不是性茭後的忠貞,對早期不得不向一夫一妻制妥協的男子來說,完好的Chu女膜可能會讓他安心,相信這個女子一定會因為他的精子而受孕。就像Ru房一樣,Chu女膜並不只是身體的一個部位,它可以代表某種意義。人類的男性祖先只願意供養還是Chu女之身的新娘,以增加自己的基因傳衍到後代子孫身上的機會。新娘有Chu女膜,她的女兒後代也會傾向於長著Chu女膜,所以男人們就可以持續對有Chu女膜的女子的“性選擇”,直到所有的小女孩出生時就帶了那塊小小的薄膜。
第一章 人類的性進化 性的生理進化5(圖)
lz。book。87book。com/data/upload…pic/37/1131936037。jpg
人面對面的性茭
以上這些對人類性生理進化的解釋,有的尚待商榷與深入研究,但無疑,“性選擇”和性競爭確是存在的,而且在人類性進化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人類的性進化 性的心理進化1(圖)
lz。book。87book。com/data/upload…pic/51/1131936151。jpg
古埃及人對蔭莖的裝飾
人類的性進化不僅是性生理的進化,更重要的是性意識的產生。人的一切行為,包括性行為在內,由心理、意識支配,而不單純地由本能支配,這是人異於動物的一大特點。
人類性心理的進化,內容很多,對性的認識(實際上是對自身的認識)和男女之愛的產生和發展是其中的主要方面,而對性的認識是從性崇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