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部分

造一根鳥銃,與人均20天左右生產一杆鳥銃,本質上效率都是低下的可怕。問題是工匠們並不覺得自己效率低下,反而還為加工進度能夠從30天縮短為20天而沾沾自喜。

“刀具方面改進餘地不大,下個目標應該是改進鏜鑽機床。。。。。。。”肖圖白心想,明朝軍工廠應用的鏜鑽機床,鑽頭和刀具的轉速是非常慢。而鑽頭轉速,自然影響鑽槍管、鏜槍管的效率。

事實上,機床這玩意,並非純粹是近代和現代的產物。遠古時代,人們已經開始對機械進行利用。從而發明了眾多比較原始的機床。而近代和現代的機床,也是從古代人的工具改進出來的。

中國古代的工匠們發明的原始機床,數量也是多不勝數。

鑽床在中國應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發明給玉器鑽孔的——杆鑽、管鑽。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舞鑽。

這些早期的鑽床,多是巧妙的利用弓弦提供動力進行鑽孔。而明朝時期引進西歐的鏜鑽,已經是文藝復興以後才發明出來的機床。比之古代機床已經大為進步。至少,中國古代的各種鑽床,很難加工長達一米多長的熟鐵槍管。而鏜鑽恰恰是為了加工金屬槍管而發明出來的工具。

但是在肖圖白看來。鏜鑽的鑽頭轉速,而是在太慢了。加工一根槍管,居然需要幾百個小時。這致使批次化生產火銃。成為了很難實現的目標。

要知道,肖圖白領導下的皇家新軍規模,並不純粹是因為控制軍費的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沒有解決火槍、火炮的批次化生產。

黑火藥是非常傷害槍管的,按照皇家新軍的訓練程度,人均一個月便會報廢一杆火銃。哪怕是不打仗,3000多名皇家新軍士兵一年光是訓練,便需要消耗4萬隻火銃。整個大明朝的火銃產能,剛剛足夠滿3000多名皇家新軍的兵器的耗損速度。

如果想要擴軍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降低人均的實彈訓練次數,要麼增產火銃的產能。

肖圖白知道降低了實彈訓練的次數。是不可取的。

畢竟,實彈訓練的次數,直接影響著士兵的戰場發揮。所以,對於肖圖白而言,擴軍的前提首先是要解決兵器的產能。

“提高鑽頭的轉速。”

眾多工匠臉上顯露了糾結之色。作為大明技術水平最高的一批工匠。他們自然知道,鏜鑽機床給出的轉速越快,加工的效率便會越高。但是操作鏜鑽這種機器,大明朝只有幾千名工匠能夠做到,而改進鏜鑽這種工具,他們心裡可並沒有把握。…;

見到眾工匠茫然。肖圖白知道指望不上他們了,只有自己想辦法。

提高鑽頭的轉速嘛。。。。。。。

很快——肖圖白想到了變速齒輪。中國古代關於齒輪的應用歷史悠久,遠在公元前400年,中國已經廣泛的應用齒輪。比如,指南車、記裡鼓車,皆是應用了整套的輪系。

當然了,變速齒輪是歐洲人發明的。

歐洲在16世紀至17世紀開始,鐘錶業的發展,促進了齒輪齒形的研究。1674年丹麥科學家提出了擺線齒輪理論,而到1733年法國數學家提出齒輪齧合理論。1765年,瑞士的數學家尤拉提出了齒輪漸開線的理論。

根據齒輪漸開線理論,便可以設計出變速齒輪。製作出變速齒輪,顯然便能解決鏜鑽機床的轉速問題。

關於齒輪漸開線複雜的數學模型、公式之類的,肖圖白並不記得。但是他知道“一條直線在圓上作純滾動時直線上任一點的軌跡既為漸開線”。

記得一位機械行業的朋友開玩笑說,穿越到古代了,只要有一個純圓的碗和一隻筷子,他就能畫出簡易的齒輪漸開線。

於是,肖圖白直接令人舀了一個宋代官窯出品的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