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部分

實上,在戰略上最漫長的迂迴道路往往是達到目標的最短途徑,以慢求快、以穩求進的‘間接路線’才是生活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李德喝了一口水,又擺出一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的架子繼續講道理:“間接路線戰略的主要原則是應該儘量避免正面強攻直撞的作戰方式。在戰爭和戰役中,要首先使用各種手段,力求出其不意的震撼敵人,使敵人在受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在物質上遭受損失,在精神上喪失平衡,然後再視情況實施進攻。在生活的所有領域,採用間接路線的方法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軸心國記者們使勁拍著巴掌,把手掌拍紅了。中立國記者們有一下沒一下地鼓掌;美國記者緊繃著臉,好像德國元首欠了他幾百塊錢似的。但禁不住場內熱烈氣氛的感染,雙手有氣無力地碰撞了兩下。

一個東方面孔的年輕人遲疑不決地站起來問:“尊敬的德國元首先生,日本人公開叫囂說,要穿過印度與德國在中東的某個地方會師。你對此有何評價?”

李德盯了他足足半分鐘,他隱隱約約感到一種久違的親切,因為對方是中國人。而此前他們都把他當成日本人。至少隆美爾把他當成盟友才讓他發言的。

李德親切地對他回答:“我不想說日本盟友的壞話,這涉及到軸心國團結問題。”等對方失望地坐下來後,李德又補充道,“想必你們中國人清楚地記得,日中戰爭全面開始後,日本軍部曾揚言三個月佔領中國。”

中國記者會心而感激地笑了。在場的義大利記者聽著不習慣:德國元首怎麼偏向中國人。突然角落裡爆出一聲尖叫:“是支那,不是中國。”

大家循聲望去,一個留著仁丹鬍子的矮個子坐在角落裡吹鬍子瞪眼。李德沒有理他,問這位中國記者是那個報社的。當聽說是《中央日報》駐中東記者時,他如數家珍般說起來:《中央日報》是中國國民黨機關報,於1928年2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創刊於上海,一年後遷至於南京。報社採總編輯制,社長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兼。

今年年初,日本在東南亞連連獲勝、兇焰萬丈的時刻,《中央日報》刊發了第三次長沙戰役勝利的訊息,振奮了抗日軍民計程車氣。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在湖南嶽陽新牆河至長沙瀏陽河之間,與進攻的日本軍隊第11軍激戰。

1941年12月31日,日軍攻入長沙市區,雙方展開巷戰。此時日軍認為長沙已經拿下,日11軍司令阿南惟幾次賀電到國內報喜,以洗前兩次長沙會戰未勝之恥。辦幾件來自國內的祝賀電報也像雪片般飛來。

但是日本人高興得太早了。**在炮兵掩護下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1942年1月4日,中**隊把攻城的日11軍反包圍。日軍在既無援兵又無補給的不利情況下,最終只好強行突圍。

會戰以中**隊的勝利結束。日軍被打了個鼻青臉腫,按日方的統計,傷亡6000餘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同盟國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第一場大勝,其戰果甚比臺兒莊戰役更輝煌。蔣介石認為這是抗戰以來的最得意之作。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同盟國計程車氣,以及中**隊的奮勇形象。

第09節 伊朗搭錯車

一位女記者站起來說:“我是華盛頓郵報記者。德國元首先生,你不止一次地說要與美國改善關係。我這裡有份東西,似乎與你說的不相符合。”說完她拿出了一張紙。

伊拉克警衛把紙送到元首的桌子上,前排記者們引頸前望,只恨爹孃沒能生出長頸鹿般的脖子來。

李德接過紙看了一眼,上面寫的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英帝國主義及其美國幫兇!”

美國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