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喜歡他的人稱作是搖滾王子,被不喜歡他的人稱作是背叛者的搖滾歌手,紀鈞一直都在思考,為什麼當年的搖滾可以那麼受歡迎,而如今,卻越來越不被認可?
有人曾經質疑過,紀鈞早期的歌曲很好,可是為什麼,現在卻再也寫不出當初的那種歌曲了?
紀鈞回答:時代不同,生活的背景也不同了,當初的我還青春年少,可以在流浪的時候寫出《流浪》,可是現在的我,開著豪車攜家帶口去流浪嗎?(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的病就是沒感覺
不同的人,聽同一首歌,會有不同的體會,甚至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聽同一首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當紀鈞拿到《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野》的歌詞的時候,他誇張地笑了。
笑的歇斯底里,甚至笑出了淚水,很多人不理解他,覺得,紀鈞背叛了曾經的自己,妥協了。
可是到底為什麼而搖滾?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就如同,那些膾炙人口的古詩古詞,如果不是因為遭遇了不公,或者是懷才不遇,那麼那些詩歌他們又能寫的出來嗎?
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紀鈞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流浪歌手,在酒吧賣過唱,甚至曾經食不果腹,所以他能夠寫出那些歌曲。
可是如今,紀鈞已經是大明星了,已經有了妻子,有了孩子,相比起普通人來,他是幸福的,他比很多人都要幸福,這樣的時候,再讓他去寫那些抱怨世道不公,叛逆狂野的歌曲,現實嗎?
所以他的歌曲越來越偏向流行,越來越偏向主流,越來越陽春白雪。
他做自己的音樂,卻被那些自認為是搖滾迷們的人認為是對搖滾的背叛,妥協。
或者說,不僅僅是紀鈞,在越來越浮躁的社會中,這已經是常態了,不管是什麼,好的也罷壞的也好,都會有那麼一撮人或是帶著目的,或是發洩,或是嫉妒地對其進行批判或者叫好。
看到熒幕上打出歌曲的歌名的時候,很多人都愣住了,這首歌的歌名,怎麼說,很怪。
一些搖滾迷,看到歌曲名,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是歌曲名似曾相識,而是那種感覺似曾相識。
我光著膀子,我迎著風雪,跑在那逃出醫院的道路上,別攔著我,我也不要衣裳,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給我點兒肉,給我點兒血,換掉我的志如鋼和毅如鐵,快讓我哭,快讓我笑,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
紀鈞的聲音嘶啞又帶著些歇斯底里,唱這首歌,他很有感覺。
聽的人也很有感覺。
可是歌詞卻讓很多人在感覺,紀鈞又回到了過去的那個紀鈞的同時,又有些茫然了。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我沒穿著衣裳也沒穿著鞋,卻感覺不到西北風的強和烈,我不知道我是走著還是跑著,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給我點兒刺激,大夫老爺,給我點兒愛情,我的護士小姐,快讓我哭,要麼快讓我笑,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紀鈞唱這首歌,從他的經,他遭受的質疑,這首歌彷彿是紀鈞在發洩。
他的病就是沒有感覺,什麼感覺?
以前,我們的病是因為“志如鋼意如鐵”而沒有感覺,是對人性的壓抑;今天的病是因為麻木而沒有感覺,不同的是,過去還有人意識到透過撒野來治病,現在人們都覺得沒病了。
同樣的,卻又有些諷刺,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比如紀鈞,他再也寫不出當年的那種歌曲了,好似是沒有病了,可是卻又被人質疑了,那麼他的病是什麼?是沒有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