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達數十公里的戰略防區,並且依靠有利地形,設定了多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美軍要進攻,只能選擇南北兩條線路。
南面就是從沿海平原向秦皇島進軍,北線則是沿著一零一國道向平泉進軍。
毫無疑問,這兩條線路的進軍難度都非常大,能否取得突破,關鍵還是得看能不能迫使中**隊主動撤退。
問題是,帕特里奇並沒想得這麼簡單。
雖然在新的作戰規劃中,山海關是主攻方向,不然他也不會把戰鬥力最強的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放在這邊,再加強一個第七步兵師。就連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也擺在這條進攻路線的後方。但是在帕特里奇看來,要想在該方向上取得突破,就得把主動當成佯攻,從而使中**隊做出錯誤判斷。
如此一來,帕特里奇就得在這條防線上選擇一處較為合適的突破口。
結合中**隊的防禦部署,位於山海關與平泉之間的大青山無疑是最理想的突破口。
這裡不但有一條連線著河北境內好幾條省級公路的二零六省道,還是中**隊防線的結合部。守在南面的是在東北戰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第十五集團軍,而守在北面的則是戰鬥力稍差一點的第二十六集團軍。
如果要從正面突破中**隊的防線,這裡無疑是最佳地點。
當然,這並不表示這裡的防禦薄弱。
第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都得到了加強,各有三個新編集團軍協同作戰,另外還各有半支民兵縱隊可供調遣。在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還駐紮在第四十集團軍,以及負責後勤保障的幾支部隊。
可以說,如果沒有策應,美軍仍然難以在該方向上取得突破。
不管怎麼說,帕特里奇在三月底就訂下了作戰計劃,並且按照計劃部署作戰部隊。到了四月初,就算他想調整作戰行動,也沒有時間了。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代號落霞
四月七日,在準備充分之後,美日聯軍發動了代號“落霞”的戰略進攻行動。
這個作戰代號顯然不是由帕特里奇想到的,而是由一名在聯合司令部任職的日本參謀想出來的。當然,代號並不重要。
與以往的任何一次大規模會戰不同,這次美日聯軍首先在主攻方向上發起進攻。
當天凌晨,在地面部隊推進之前,美日聯軍就出動了近兩千架次的作戰飛機,反覆轟炸了山海關與平泉兩地。
隨著天色放亮,以美軍第一裝甲師為主、由四個日軍主力師、四個美軍國民警衛隊師與六個日軍二線師組成的美日聯軍a集團軍開始攻打山海關,在萬家與孟姜兩地與中**隊展開激戰。
僅僅兩個小時之後,以美軍第七步兵師為主、由兩個日軍主力師、三個美軍國民警衛隊師與四個日軍二線師組成的c集團軍在平泉方向上發起進攻,集中兵力攻打由第二十六集團軍守衛的楊樹嶺。
面對美日聯軍的瘋狂進攻,羅耀武按兵不動,沒有做任何部署上的調整。
原因很簡單,被帕特里奇給予厚望的第三機步師並沒上陣,而且在南面戰場上,至少還有兩個日軍主力師、六個美軍國民警衛隊師與十多個日軍二線師沒有出動。雖然很多參謀都認為第三機步師是美日聯軍的戰役預備隊,但是羅耀武卻不這麼認為。
讓進攻能力更強的部隊充當預備隊,未免太奢侈了一點吧?
毫無疑問,帕特里奇有別的打算。他不是沒有預備隊,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就是理想的預備隊。
戰鬥從上午打到下午,打得異常慘烈。
雖然美日聯軍多次取得突破,但是都因為後繼進攻乏力,沒能及時擴大突破口,在停下來調整進攻部署的時候,被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