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就是為了讓他們在墾殖的時候,能夠保護自己因而,每年死在臺灣公民手中的土著數以十萬計
領土的廣大,在遊歷過程中,沈有容是深有體會而軍事的強盛,沈有容是印象深刻作為一個軍人,他對軍隊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
數十年的南征北戰,沈有容對大明以至是大明以往的那些周邊國家的軍現實力是瞭如指掌
但是在親眼見識了一次海戰和一次陸戰之後,他為那些正在同臺灣交戰和即將同臺灣交戰的國家感到悲哀
在沈有容出了馬六甲,跟隨商船隊前往印度,也就是以前所說的那個天竺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兩艘臺灣的一千八百噸的戰艦,將八艘孫海盜集團的戰艦給送進了大海深處
那隔著六七里遠便能夠做到大命中率的火炮,讓沈有容覺得,如果這兩艘戰艦出現在大明水師面前,即便有千艘戰艦,大明水師也沒有勝算那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沈有容是終生難忘
這還只是兩艘戰艦,據臺灣公佈出來的資料,臺灣擁有近四百艘戰艦,其中有多少這種等級的戰艦,沈有容不知道但哪怕有隻有十分之一,臺灣也能夠征服任何沿海的國家
而陸戰,沈有容同樣是在印度看到的臺灣沒有佔領印度的打算,但是為了商業利益,臺灣和那些西洋國家一樣,在印度建立了六個商業據點在這些商業據點,臺灣沒有進行移民,只派駐了一個守備師,每個商業據點也就是三千人左右,其他的都是僱傭當地人去辦
就是這樣的商業據點,在沈有容到底的時候,發生了一次,印度當地王公組織的三萬人圍攻一個商業據點的事件
三萬人對三千人,而且還不是臺灣最精銳的野戰師,愣是在一個小時內,結束了這場一邊倒的戰爭印度王公那邊,留下了一萬一千多具屍體倉惶逃離了那個商業據點的控制範疇,而臺灣這邊竟然只有四個人被流矢集中要害而死
這樣的結果讓沈有容看得心中涼透了雖然經過詢問,他們之所以不追擊那些印度人,就是因為曾經有一個一千人的部隊在沒有城市的依託下被印度人以絕對的優勢兵力給圍攻而全軍覆沒,所以不敢貿然追擊
但是這只是一千人而已,大明的百萬兵力能夠將臺灣的十萬精銳給圍攻殲滅嗎?這根本不可能
四百三十八章沈有容的臺灣印象
四百三十八章沈有容的臺灣印象
四百三十九章儒生的絕望(第二更)
四百三章儒生的絕望
沈有容不知道臺灣軍隊的詳細數量,但是根據臺灣平時的報道,也能夠大概估算出來,臺灣的兵力絕對不低於五十萬。9vk友
五十萬!那可是五十萬,不管是野戰師還是守備師,都能夠以一當十的對付除臺灣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即使因為要防守龐大的疆域,臺灣也能夠拿出萬來覆滅任何一個國家。
這段時間,臺灣內部對大明的報道是猛然增大了,連把大明是報道個底透。從大明的建立到大明曆代皇帝大臣的事蹟,各大事件的剖析,甚至是各個時期的百姓的生活水準都報道得是無比詳實。
根據以往的事實,不難發現,臺灣一旦對某個國家和地區的報道力度加大了,那也就表明,臺灣即將對那個國家和地區動手了。這種毫不掩飾的戰爭動員,讓沈有容看到了臺灣逐鹿中原的決心和自信。
他們已經不在乎大明知道自己要對付大明瞭,他們更有那種取得最後的勝利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不僅僅是臺灣高層才有的,臺灣的民間的自信更加的強烈。
臺灣的百姓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是在大明差點被餓死凍死的人,在他們心中對大明沒有一丁點的眷念,甚至在臺灣剛剛完成對南洋的統治之後,臺灣的民間便傳出了一股希望臺灣儘快入主中原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