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人者執左契,貸於人者執右契。貸人者可執左契以責貸於人者令其償還。有德者執左契而不逼索於人,無德者就象收稅人一樣嚴厲刻薄。不逼索於人則怨無由生,嚴厲刻薄貪得無厭則大怨至。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註釋】天道:指自然法則。無親:沒有親疏之別,沒有偏愛。

天道至公至平,它並不偏愛任何人。善人之所以得助,只是因他的行為符合道,雖然他的為善並非為求名,但名卻歸之,雖不為求利,然而利也歸之,這些都是因他自己所作所為而得到的必然結果。所以禍之至,乃是人自得之;福之來,也是人自為之。

意譯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還有殘餘的怨恨,怎麼能算是妥善呢?

 因此,聖人執借據卻不逼索於人。

 有德者就象執借據而不逼索一樣,施德不求報,得理能讓人。

 無德者就象收稅人一樣嚴厲刻薄。

 自然法則不分親疏,總是把善果報應善人。



 原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註釋】信:是憑據、根據的意思。信言:誠實的話。美:華麗、漂亮,粉飾、美化。

信實之言不苛意追求辭藻華美,苛意追求辭藻華美之言不信實。老子言道論德並非是主觀的憑空而談,而是〃言有宗,事有君〃的,是實踐經驗的哲學總結。所以,有根有據的言論沒必要用華麗的辭藻來進行粉飾,但它揭示的卻是真理;主觀、唯心的言論缺乏科學依據,無論對它進行怎樣的粉飾美化,也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註釋】善:善良。辯:辯說、巧說、巧辯、詭辯。

善良之人不文過飾非無理狡辯,文過飾非無理狡辯之人不善良。

【漫談】孔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現在電視上時而轉播的辯論會,勝負不以所辯道理之曲直為依,而以辯者的口才和辯論的技巧為據,理歪而辯狡者勝,理正而辯訥者負。如果這只是為了訓練、評比口才,採用些生活小知識為試也無可厚非,但若是用些類似倫理道德等大是大非的問題為試,並讓廣大人民觀瞻,其作法就令人不敢恭維了。這樣作的社會效果如何?文化導向到底要將我們的人民導向何處?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註釋】知者:真正知〃道〃者。 博:博雜。

善有元,事有會,天下途殊而同歸,百慮而一致,知其元而眾善舉矣。故不待多學而知之。《黃帝內經》雲:〃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易.繫辭》雲:〃天下何思何慮?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韓康伯說:〃少則多,多則惑,途雖殊,其歸則同,慮雖百,其致不二。苟識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貫之,不慮而盡矣。〃

所以,知〃道〃者,能秉要執本以一持萬,不眉毛鬍子一把抓;眉毛鬍子一把抓者可謂不知〃道〃。蘇轍說:〃能一以貫之,則無所用博;博學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聖人抱一而已,他無所積也。然施其所能以為人,推其所有以與人,人有限而己無盡,然後知一之為貴也。〃

【漫談】大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