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斤,因為這樣可以確保飛機在現有的跑道上能夠完全起飛。
一架接著一架的戰鬥轟炸機離開了飛行甲板,每升空一架飛機,他們便會在空中組成一個兩架飛機組成的戰鬥小隊,然後每三個戰鬥小隊,又會組成一個大的戰鬥編隊,每六架飛機匯聚一起之後,他們便會朝著前方的目標區域飛去。
根據情報顯示,目標區域只有兩公里的長度,綜合判斷,航空兵的攻擊範圍最多也就四公里左右,六架飛機過去正好,太多了就會顯的有些擁擠。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這個時代的航母,比起後世的航母,這時代的航母簡直就跟後世造萬噸級民用輪船一樣簡單,如果不追求效能的話,甚至一艘普通的萬噸級民船改裝一下就能成為一艘航母。(未完待續。。)
623:這咋還從天上來了捏?
越是早期的航母,各項技術要求就越是簡單,就好比現在,他並沒有太複雜的什麼技術,例如什麼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各種彈射問題,各種電纜問題。
現在的航母,說白了就是一艘普通的大船,一艘足以讓飛機起飛的大船,船艙內部塞滿了飛機,彈藥。
與之擔心航母的建設問題,倒不如去操心一下艦載機的問題,雖然航母簡單,但是艦載機卻是限制眾多國家的絕對因素。
再一個,現在還有很多的國家都沒有意識到航母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而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已經被王思銳的騙上了車,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無畏級戰列艦的建設當中。
殊不知,建造一艘無畏級戰列艦的費用以及資源,基本上能夠建造一艘半郡國號這樣的航母了。
王思銳並不是萬能的,在很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他都不知道,但是作為一個高層領導,他只需要知道什麼裝備是有用的,未來戰爭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就行了。他提出了方向,下面自然會有哪些工程師去根據這個要求去進行研究,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雖然限制了工程師們的思維,但是也避免了他們走更多的彎路。
就好比現在,中華帝國從來沒有說研究出一款武器裝備是沒有派上用場的,而其他的國家基本上是採用競爭制度,即由兩個單位,或者更多的單位分別研究出自己的產品,然後讓軍方去選擇,如果選上了,那你就發了,如果選不上,那前期的投入基本上也就打了水漂。
而這種競爭制度也有兩個類別,一個是軍方下達任務,這個主要是軍隊基層提出的意見,當意見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才會對那些機構提出要求,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研究,最終選擇一款列裝。
因為他們是商業化的運作,看似國內的經濟是好了很多,但實際上則是左手換到右手的區別。而中華帝國這邊在資源方面全部歸屬於國家,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的裝備,放在中華帝國與其他的國家那裡,它的造價會是成倍的差別。
而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材料的成本和人工的成本上面,技術成本是國家在負責的,國家在整體投入的,這就好比後世的中科院,如果有中科院都解決不了的科學技術難題,那麼在民間,解決這個問題的機率絕對低於百分之一。
所以,中國人在王思銳的帶領下,在第一架飛機正式量產之後,便開始轉向了海航飛機的研究工作,而海航飛機的研究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航母甲板長度的限制,所以就要求飛機必須在更短的距離內完成起飛,而飛機又需要攜帶大量的彈藥進行升空作戰,這勢必會增加飛機的自身重量,延長起飛距離。
正當科研人員被這個問題困惑的時候,王思銳這個半瓶子水平的傢伙又出來了,關於這個問題,他並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但是他卻知道海航的飛機都比陸基飛機要小,動力要更大,於是乎王思銳便將這個情況